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科尔沁及部分蒙古余部,以及生女真诸部,这是大明辽东以外广大东北地区的两派大势力,然而两派的实力又都处于一个说强不强,说弱也好像不算太弱的程度,这就让高务实感到很是棘手。
按照过去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民的羁縻思路,此时正应该将他们分化瓦解,形成多股势力,且最好还在他们之间有意无意地造成一些矛盾,让他们永远无法形成合力,这样才便于中原王朝充当最高仲裁者,实施有效控制。
高务实非常了解这套玩法,比如隋、唐两朝对这一手就玩得炉火纯青(后面玩崩是因为帝国内部先因为其他情况崩掉了)。然而,高务实审慎思考之后却认为,不能继续按照这套羁縻之法来行事,因为……时代变了。
“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又是多么浅显的语言啊!
说这句话的教员难道找不到更加高大上的表述?不,他只是怕有自己人听不懂!
高务实当然听懂了,而且还能稍稍深入一点理解:经过三十年来对蒙古诸部的渗透,经过熟女真的移镇朝鲜和汉族流民充实东北边地,现在无论蒙古还是女真,都是历朝历代最受汉文化影响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如果朝廷自外于这些已经内附的边民,又如何期待对方能够视自己为大明这个大帝国的一员呢?
你都不把对方当自己人,如何期待对方视你为自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如果这个道理都不懂,“将心比心”总该懂吧?
更何况,朝廷也不是一昧愚善。朝廷的策略是,在保持汉族主体足够强大的基础上,将边疆少民纳入帝国一视同仁。
主体不够强大,就有被“夺舍”的风险,如鞑清之入主中原;边疆少民不被视为一体,则边地永远离心离德,一旦有事便寻求自立。此二者,皆非高务实所愿。
唯有保持汉族核心区的稳定与繁荣,以此为基础进行部分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边疆地区不会闹到活不下去只能来抢,这才是长久之道。
等将来热兵器彻底取代冷兵器的时候,差不多也是铁路该出现的时候了,届时再利用铁路连通内陆边疆,彻底搞活经济,形成大帝国内部的经济循环、良性互补,这个帝国的统治就更加牢不可破了。
如果还能依靠此时已经相对经济发达起来的边地,再去影响边地之外的周边国家,那么两相对比之下,因为帝国边疆也远较这些国家发达,于是又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对外影响力,确保帝国在边地之外再形成一片“邻国缓冲带”。
至此,帝国在地缘政治上就完完全全立于不败之地了。
说一千道一万,帝国是一个以汉族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力量的圆环型结构。离“圆心”越近就应该越有向心力,朝廷的一切施政也都应该顺应这个思路来设计与执行。
那么,什么是“汉族核心区”呢?后世有个著名概念叫做“400毫米等降水线”与此有何关系呢?
汉族核心区字面意思是指汉族人口分布最为集中、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以中国历史来看,这个区域大致包括华北平原、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部分西南地区,这些地方历史上长期是农业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降水线是指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分界线,它通常与气候类型、地形等因素有关。在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降水线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从中国的东北向西南延伸,将中国分为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区与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这条线也大致对应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历史上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为什么高务实现在觉得面临的情况有些棘手?因为东北地区是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内的地区,但此时东北地区的汉人还不充足,无法立刻变成所谓“汉族核心区”的一部分。
而从长远来看,又必须将这一地区彻底汉化,否则将来核心区不足则无法有力支撑边疆区,会对今后的大局产生不利影响。
假如高务实现在不允许科尔沁及生女真诸部进入后世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东部,非要强行将这边地区划为所谓“汉地”,则毫无疑问是将他们视为外人,这在政治上不可接受。
但假如高务实允许他们留在当地,或者甚至进入汉人还不够多的这些地区,则可能将来的汉化进度又会变慢,或者说难度提高。
因此,高务实现在能做的其实只有主动进行民族融合,将进入这片地区的各族边民从思想上转化为汉民——反正汉人本来就不是以血统论划分出来的民族,而是以“礼仪”来区分“我与非我”的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系族群。
干这件事,其实高务实颇有经验。比如现在南疆最为核心的法律,其实就是高务实当年施行的《归化户籍制》。这套制度行至今日,已经凭空给南疆增加了七百多万“汉人”。
可千万不要说他们是“假汉人”,你要敢当着他们的面这样说,人家可是能当场翻脸跟你拼命的——皈依者狂热,知道吧?
七百多万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高务实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往南疆迁徙大明流民灾民,到现在为止,总数也就只有四百多万。即便加上京华系的家丁兵、工匠、雇工等等,最多也就五百万人左右。
然而现在有了七百多万归化汉人,京华的人口基本盘就一下子达到了一千两百多万,勉强够形成有效统治了——当然,移民和归化这两件事还得常抓不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按照高务实的想法,起码得让南疆、南洋形成汉人(包括归化汉人)占比七成,才算是重塑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无忧了。
问题是,辽东的情况比南疆可能复杂一些。汉人与蒙古、女真的人口基数对比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高务实在南疆问题上可以一言而决,但在大明……除非他要学历史上张居正那种直接不把皇帝和群臣当回事,强行按照自己个人意愿推动的方式来施政,否则就不得不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制约。
毫无疑问,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高务实这样的民族思想,这对他们来说还过于激进,过于“博爱”。毕竟,华夏、中华这样的民族性概念就是来自于“华夷之辩”,而所谓的“辩”,本质上就是“别”——区别的别。
不过,高务实也有信心可以逐渐引导和改变他们的想法,只因为那句不可置疑的“夷狄入中华则中华”。这句话本身就是“中华”能够历久弥新、日益强大的关键。
而在现阶段,一方面是要稳住东北局势,让东北能够平稳地进行民族融合,等经过两三代人的变化,以汉文化在此时的文明先进性来同化各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体系。届时,“汉文化核心区”就真正形成,永不动摇了。
既然如此,高务实在东北地区的军事组织设置自然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来推进。
刚才说过,左右科尔沁两部能够作为“常备军”看待的所谓“控弦之士”不过两万余。而生女真诸部几乎没有所谓“常备军”,如果有需要作战,几乎都是临时编练男丁直接上阵。
因此,如果要按照大明这样的常备军编练军事力量,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忽然抽调至少数万人加入常备军是否会导致其部落陷入男丁短缺,以至于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地步。如果会的话,朝廷要如何避免?
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明摆着的:发饷即可。
这里有个后世之人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同样一两银子,在大明地界的购买力与在蒙古、生女真地界,它是不同的。就好比后世在中国理发如果是花20软妹币,在美国可能要花20刀乐,但众所周知,世界贸易中的20刀乐,购买力数倍于20软妹币。
是美国理发的水平比中国高了数倍,以至于值得这么贵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当地其他高薪产业的价值溢出罢了。[注:这里延展开来可以写长论文,就略过了,毕竟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放在现在的东北地区也是一样,辽东因为是经营了两百余年的汉地,一些基础物价是要低于相邻的蒙古、女真领地的,而一些人工雇佣的费用则相反,要高于蒙古、女真领地。
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你蒙古人的牛羊卖给辽东,辽东可买可不买,了不起我少吃点牛羊肉,就继续吃猪肉、鸡肉好了,实在条件艰苦的,那我还有米麦,总不至于饿死。
但辽东生产的铁锅、布帛之类,那可是基础生活资料,你不买能行吗?当年大明禁止边境马市的时候,蒙古两个部落之间为了几口铁锅打仗的事,那可并不稀奇哦!
在原历史上,包括辽东铁骑在内的明军之中其实有大量的蒙古人,而且往往比汉人士兵还更敢战,原因也在于此——我发的军饷够你养家还有剩余,不比你在蒙古半饿着肚子帮领主老爷打白工强?
想明白这个道理,高务实忽然就释然了。他甚至由此联想到宋朝为何会养那么多厢军冗兵——放你们在民间,那是“地方不安定因素”,但如果招来军中,你们至少不会给我惹麻烦。不就是花点小钱吗?花点就花点,我大宋缺的又不是钱!
同样的道理,想要稳定东北,多招点兵就好了啊!把左右科尔沁、生女真诸部最精壮的男丁都招来当兵,他们剩下的人还有个毛的能耐闹事?
至于你说,万一这些兵不听使唤怎么办?
开什么玩笑,你的饷银、粮草、装备、弹药……什么玩意儿都在我手里捏着,我背后还有一百三十多万精锐大军对你虎视眈眈,你敢不听使唤?来来来,你抗命一个给爷看看,爷今天就让你明白马王爷为何有三只眼!
更何况,历史上边民军队不听使唤,那是有原因的。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利益没给到位,不管这种“没给到位”是欠饷还是克扣,总归是没给到位,有悖于双方事前的约定。
第二个原因则是军制设计不合理,比如什么变化都没有,依旧是那批边民将领统帅自己的旧部边民,朝廷既没有限制,也没有监督,更谈不上有什么约束手段。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个野心家,那能不出事吗?
所以高务实现在思路清晰了:一方面,财政和物资的调度必须由朝廷从上到下一手把控,每一个环节都要设置监督和制衡,以免出现对这些边民军队的饷银不公;另一方面,东北的新边军不能学乖巧了三十年的土默特,必须要在确保当地首领地位的情况下为他们设置监督者和制衡力量。
有了清晰的思路,事情就好办了。次日一早,高务实再次召开内阁及大小九卿会议,在会议上直接宣布了两个军的编制。两军皆由科尔沁、生女真各部,以及辽东之外已经定居的汉人男丁联合组成。
龙江第一军总制由原科尔沁右翼首领翁果岱出任,副总制由东海女真首领之一的巴尔达齐出任,参谋长由“东李西麻”的麻家选用,高务实选中了麻承宗来担任。
龙江第二军总制由原科尔沁左翼首领洪果尔出任,副总制由东海女真首领之一的博穆博果尔出任,参谋长由“东李西麻”的李家选用,高务实选中了李如樟来担任。
麻承宗过去多次出场,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主要介绍一下李如樟。原历史上的李如樟,算是李成梁诸子之中可以排在老大李如松和老五李如梅之后一个表现还不错的角色,曾从长兄李如松西平哱拜之乱,其率领手下何世恩在大火之中取了哱拜首级,擒获哱拜次子。虽说不是他亲手取得,但既然是在他指挥下取得的,可见多少也应该有点手段。
不过,由于他既不是长子(天生地位),又不是幼子(通常最宠),因此即便在李如松意外战死之后,他们老李家也还有李如柏和李如桢两位兄长排在他前头,所以他后来也没捞到什么表现机会。
不过,因为李如梅做了高家的姑爷,高务实对他们家几兄弟的了解也就多了不少。根据李如梅平时的一些言行来看,李如樟的水平至少应该在中上档次——这也不奇怪,不受宠的儿子往往要么直接躺平摆烂,要么更加努力进取,看来李如樟应该算是第二类,只不过或许是限于天赋或者没有机会,他至今也就混得一般。
当然,光看官位,其实他也不算差,已经干到都督佥事了。不过这都是虚衔,由于李家的二代已经有了辽东总兵兼辽东第一军总制李如松,以及禁卫军副司令李如梅两人珠玉在前,特别是军权已经够大了,因此对于其他三子就明显有一种给虚不给实的操作。
李如樟现在挂名是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但正经统兵职务完全没有。现在给他一个龙江第二军参谋长,一方面他是铁岭卫出身,在东北也能适应气候;另一方面龙江第二军是个乙种军,参谋长的职务不至于引起朝廷内部哗然。
其实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他这个龙江第二军参谋长过去战功不显,本来可能被洪果儿与博穆博果尔这正副总制轻视。可是,由于临近的辽东就有他兄长李如松这位大明排得上号的名将坐镇,洪果儿与博穆博果尔不看僧面看佛面,肯定是不敢小看他的了。
除了每军之中的这三大主将职务之外,具体到每一镇,高务实也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安排主要职务,基本上是科尔沁、生女真及汉人将领掺杂着用。
不过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务实往往把正副军职让给蒙古人和女真人,而把诸如参谋长、后勤长之类职务交给汉人将领。
尤其是还有一个原本只在禁卫军设置,而近期通过新军改开始扩散设置的官职,清一色全部由汉人将领担任,那就是“宣政”——模仿政委、指导员设置的职务,用以逐渐替换过去的宦官监军(但不替换文官监军,因为文官监军会直接出任此职)。
由于高务实用的这些人,除了汉人将领大家还或多或少有点印象,那些什么翁果岱、洪果尔、博穆博果尔之流,内阁诸位辅臣和大小九卿们连听都不曾听过,自然也无法反对或者提出什么建议,最终就由高务实简单询问之后便被默许通过了。
至此,大明北境各游牧、渔猎部落,几乎全面内附。大明的统治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前两天光为了这几个科尔沁、生女真的首领资料就给我查到翻白眼,如果时间靠后一点还好,因为那时候和后金、清史挂钩了,还比较好查。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难查,而且一查一个只有姓名,生卒年都没个准信,还得一件件史实去找,看看这位老兄出现了没有,如果出现了,这是哪一年……然后确定至少这一年他还没死,总之就是很琐碎很头疼。
顺便,今天看TGA差点给我气笑了,真是白浪费我一上午。
最后,感谢书友“书友20170524231949536”的7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oni”、“书友130311122745499”、“云覆月雨”、“嗨嗨2010”、“o尚书令”的月票支持,谢谢!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