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正木丹波其实并不是真叫“正木丹波”,他的本名叫做利英,也就是正木利英。至于“丹波”其实是“丹波守”,大致是他们家族的“官途名”,后来被作为“通称”。
其在日本寻常人口中要被称之为“正木丹波守利英”,但明人通常没有这么麻烦,因此他随成田甲斐来到京师之后,常常就被以正木丹波称呼之,而高务实由于地位比他高了太多太多,因此也没关注过这其中的细节。
其实在日本的武家之中,这种以职务作为通称的情况很常见,但并不一定表示他真的正在担任这个职务,一般来说有这么些可能:
一是祖上有人担任过此官职,然后用此官职作为本家族的“通称”,于是后代子孙就继承了;二是祖上有人冒称此官职,然后世世代代就这样冒称下来了;三是某大名曾经买过此官职,然后虽然可能此官职已经失效(朝廷又卖了),但是大名仍然认为自己可以使用,然后赏赐给某功臣,这叫“受领名”;四是某大名没买过此官职,但是此官职比较低微,冒称起来也没人计较,所以就随手拿来赏赐给某功臣作为“受领名”;五是钱多人傻的主儿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地找朝廷买来了此官;六是屌丝武士自称、冒领某官职作为“通称”。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正经的是世袭某职的,即这个家族的家主世代都世袭这个官,只要到了年龄,向朝廷报一下就可以受封了。比如足利家的“左马头”(受封代表成为下任将军),以及世袭的国司等等。
正木丹波,或者说正木利英家族的“丹波”通名就是“受领名”,是成田家的先辈大名赐予正木家先辈的。也正因为如此,正木家对成田家迄今为止都忠心耿耿,是成田家有力的家臣。
高务实对他的忠诚是有了解的,当然也清楚这份忠诚是对成田家,而不是对自己。不过正木丹波有句话没说错,“成田家不仅是大殿在关东的唯一附庸,且与大殿有姻亲之实,若为人一战而夺根本,其损非止成田,更在大殿之威严也。”
所以,成田家不能丢,玉绳城最好也不要丢。
正木丹波送来的这封信到底说了什么,让高务实不得不考虑起玉绳城的危险来了?当然是因为丰臣秀吉有了异动。
根据龙泽实阳传来的消息,丰臣秀吉已经悄然准备了不少粮草和金银财帛,加上九鬼嘉隆和毛利家的水军也“整训一新”,因此西进之心日益明显。前不久,他已经向朝鲜国王发出了照会,正式提出借道伐明的要求。
龙泽实阳还附带送上了那封高务实其实读过的《丰臣秀吉致朝鲜国王书》。
日本国关白秀吉,奉书朝鲜国王阁下:
雁书薰读,舒卷再三。抑本朝虽为六十余州,比年诸国分离,乱朝纲,废世礼,而不听朝政。故予不胜感慨,三、四年之间,伐判臣,讨贼徒,及异域远岛,悉归掌握。窃案事迹,鄙陋小臣也。
虽然,予当于托胎之时,慈母梦日入怀中。相士曰:“日光之所及,无不照临。壮年必入表闻仁风,四海蒙威名者。其何疑乎?”依有此奇异,作敌心者自然摧灭,战则无不胜,攻则无不取。既天下大治,抚育百姓,怜愍孤独。故民富财足,土贡万倍千古矣。
本朝开辟以来,朝廷盛世,洛阳壮观,莫如此日也。夫人生于世也,虽历长生,古来不满百焉。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洲,施帝都政化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贵国先驱而入朝,依有远虑而无近忧者乎!
远邦小岛在海中者,后进者不可作许容也。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愿无他,只显佳名于三国而已。方物如目录,领纳,珍重保啬!
丰臣秀吉这封信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我丰成秀吉很牛逼,六十州的大日本都被我统一了。我告诉你,我娘怀我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是太阳进肚子了,算命的说你儿子长大后肯定是伟人。结果你看,我打仗从来没败过,国家也治理的很好。
人活一辈子超不过一百年,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怎么能老死在日本呢?所以想借个道,把中国拿下,现在我劝你老老实实配合,也好有个好结果。
这封信送到朝鲜其实已经是去年年底的事,但朝鲜方面没有向大明报备——原因也很搞笑,因为朝鲜朝廷认为这不过是丰臣秀吉脑子抽风了,根本不可能是事实。因此朝鲜方面在义正言辞地回绝之后,居然就跟没事人一样把这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而在日本国内,丰臣秀吉也同时进行了动员和各种准备。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山阴山阳,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坂。
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丰臣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待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军阵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给予食粮。
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原定皆须于天正二十年(万历二十年)春季时,集中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到了三月时,秀吉亦决定了陆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
但是很凑巧,大明于三月发起了伐元之战,而当时恰好有商船开往日本,结果丰臣秀吉便得到了消息。丰臣秀吉认为大明军队刚刚出征,说不定还没来得及与蒙古人交手,如此自己主动出兵说不定明军正好回转来战,颇为不妥。于是他决定稍微再等一下,估摸着明军与蒙古人正在惨烈厮杀之时再出动。
此时的朝鲜当权者是朝鲜王朝第14代国王李昖(yán)。李昖生于公元1552年(大明嘉靖三十一年),是朝鲜王朝第11代国王中宗李怿的孙子,中宗李怿的庶子大院君李岹的嫡子。中宗李怿死后,他的两个嫡子仁宗李峼、明宗李峘先后继承朝鲜王位,李昖在明宗李峘在位期间出生。
公元1567年(大明隆庆元年),明宗李峘病重,由于唯一儿子李暊早死,于是他指定年仅十五岁的李昖为王位继承人,因此原本不大可能继承王位的李昖成为朝鲜王朝第14代国王,因其死后庙号“宣祖”,通常称为“朝鲜宣祖”。
李昖继承朝鲜王位的时候,朝鲜王朝的形势并不乐观,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相当激烈,分成了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两派人士互相攻击和指责,弄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朝纲紊乱,导致了原本被第10代国王燕山君李统治时期已经衰落的朝鲜王朝更加衰弱不堪。
与此同时,也就是明军伐元出兵大概一月之后,丰臣秀吉已经将关白之位让给了养子丰臣秀次,自己号称太阁,开始阅兵。
凛冽的海风呼呼地从日本武士们的头顶扫过,诸位大名那一张张图案各异的家纹旗被刮得猎猎作响,在阴沉沉的天幕下犹如一只只巨大的蝙蝠张扬而怪异。
戴笠裹甲的武士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海滩边的沙场上,列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方阵,举着树林般的火绳枪,神情凝肃地目视前方。
丰臣秀吉在各位大名的簇拥下,检阅着准备渡海西征的武士队伍。西征大军的总统领宇喜多秀家率着先锋大将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在前面一边为他领路,一边恭敬地介绍着:“这是黑田长政君麾下的一万一千名武士,他们将组成右翼;这是福岛正则君麾下的二万五千名武士,他们将组成左翼……这是岛津义弘君等麾下的一万四千名武士[注:岛津只是挂名,麾下多不是岛津家的兵],他们组成后卫……”
看到士卒们饱满的士气和精良的军械,丰臣秀吉微微颔首,满脸溢出了得意的笑容。当他和众位大名走到竖着“三叶葵”家纹旗的德川氏军阵前,蓦地停住了脚步——他伸手指着站在前排的那几个士卒,有些惊诧地问道:“你们脸上的伤疤好像还是新的?看起来才刚刚结了血痂嘛!咦?一个个还满身汗渍的模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场中静默了片刻,众人都将诧异的目光投向了立在丰臣秀吉身侧的德川家康,却见他一脸的踌躇之情,犹豫着没有答话。终于,德川氏军阵中一个年长的武士向丰臣秀吉低低地开口答道:“太阁殿下,我……我们刚刚才参加过激战,为了不耽误太阁殿下的阅兵大典,我们拼了老命才及时赶到……”
“参加过激战?什么激战?”丰臣秀吉面容一肃,转头将凌厉的目光倏地射向了德川家康,“嗯?本太阁怎么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无视总无事令吗?”
德川家康似是不敢与他对视,低下了头仍是踌躇着嗫嚅答道:“没什么大问题的,太阁殿下不必多问了。为了太阁殿下饮马海滨、扬威域外、俯取朝鲜、进击大明的雄图伟业,我们德川氏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都是应该的。”
丰臣秀吉见德川家康不肯正面回答原因,便眯起眼睛打量了他一会儿,然后转头问其他的大名道:“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就在那些大名面面相觑之际,黑田如水跨前一步出列说道:“太阁殿下近来忙于西征大业,可能有所不知:由于德川公命令他的部下以铁腕手段去完成征粮任务,直接造成了他治辖下的关东十三郡内有数万名浪人、流寇和饥民发生一揆。
德川公这些部下很显然是刚刚参加了平息一揆的战斗后才赶过来的……太阁殿下,向国中百姓征粮太多,他们若是不堪重负,只怕对西征大业大大不利,臣等斗胆,请您三思而行啊!”
“就是掏光他们米缸里的最后一撮米粟,本太阁也要发动这场西征!”丰臣秀吉不理黑田如水的劝谏,把脸一板,冷冷地说道,“一群泥腿子有什么好担心的,本太阁才不怕他们是否一揆呢——德川君,你们的征粮任务足额完成了吗?”说着,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掌管此番西征后勤供给事务的石田三成。
“德川公早已超额完成了征粮和供船任务……”石田三成恭恭敬敬地答道。
“这就好,这就好……德川公很是得力。”丰臣秀吉听了,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向德川家康淡淡地问了一句,“那些刁民的一揆平定下去了吗?”
“在下正在竭力平定当中。”德川家康脸上隐有忧色,微微叹了口气:“只是,在下的大部分部下目前尚在关东平乱,此刻怕是难以及时赶到,请太阁殿下降罪!”
“那就是还没彻底平定喽?”丰臣秀吉不禁眉头一皱。
“请太阁殿下不要担心。在下自己造成的一揆,在下自己能够解决。”德川家康一副惊慌失色的样子,急忙垂手答道:“在下不会耽误太阁殿下西征大业的——德川家一定会按时配齐二万六千名精壮武士赶赴前线。”
“算了,西征朝鲜、大明是大事,平定一揆、安邦宁国也是大事啊!”丰臣秀吉有些无可奈何地一摆手:“你暂时先调拨五千精锐武士赶赴前线吧!剩下的二万一千名武士,你自己留着投入关东各郡平定一揆去吧!”
“太阁殿下,这怎么行?”德川家康一脸恳切地说道:“您只要稍缓几日,在下一定能……”
“不要再多说了,就这样定了吧!本太阁可不想因为等待你把士卒们慢慢配齐而延误了战机,也不想因为后院失火酿成内乱而误了大局!”丰臣秀吉以不容争辩的语气吩咐道:“你们德川氏的大队人马随下一批队伍开赴前线吧,现在已经赶到的部分也先留在名护屋,不必急于出征,免得没有得力干将指挥,反而误事!”
说着,他将有些焦灼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方,喃喃地说道:“大明正与蒙古血战,这绝非一时可以分出胜负的,天赐良机已经降临到了本太阁的头上,本太阁是一刻也不想再拖了,我们要争分夺秒地先行夺下朝鲜!”
然后,他收回目光,瞥了德川家康一眼,又缓缓移了开来,深深地盯向了黑田如水,肃然而道:“本来,这次西征大军的军师之职,本太阁想让德川君去担任的……现在看来,只有拜托黑田公接下这个重任了。”
黑田如水闻言,不禁面色微变。他在心底里思忖了一会儿,自知此事难以推脱,只得沉沉应道:“臣下遵命。”
这时,石田三成靠近过来,向丰臣秀吉轻声提醒道:“太阁殿下:快到您登台发布西征命令的吉时了!”
丰臣秀吉微一点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敛住了心神,表情显得无比肃重,在无数道含意不一的目光注视之下,一步一步独自向场中的耀武台上登去。
终于,他站到了高高的云梯之上,俯望着地面沙场上黑压压一大片乌云般集合的武士,一股睥睨天下的狂傲之气顿时从他胸中溢然而生。
他定了定神,将自己的声音提到了有生以来最响亮的程度,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士们:为了我日本国天下布武、总齐八荒之伟业,为了日本国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伟大抱负,为了不负天照大神对我们日本君民的深宠厚爱,为了让我们出类拔萃的日本子民获得普天之下、人上之人的崇高地位——诸君此战务必抱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决心,带着天照大神的灵光佑护,万舰齐发,乘风破浪,所向披靡,俯取朝鲜、横扫大明!”
----------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朽恐”的月票支持,谢谢!
PS:秀吉这段话,我本来想了想要不要写成文言文,后来想到这货其实没啥文化,文言文似乎反而不妥,就算了,干脆让他更符合中二老头的样子。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