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如果有人问,丰臣秀吉麾下谁是最受信任的“外交官”是谁,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丰臣秀长。这一次派人出使三崎城,丰臣秀吉特意派人返京把丰臣秀长请了过来,命他亲自跑一趟三崎城与罗远会面。
丰臣秀长何许人也?他是丰臣秀吉之弟,乳名小一郎、小竹。他有一个特点是一直随哥哥秀吉姓:早前是木下,秀吉改苗字羽柴之后,他就改名为羽柴秀长,天正12年(1584年)时,又因为秀吉被天皇赐姓丰臣而改名为丰臣秀长。
他在天正13年(1585年)领大和国的郡山城,成为110万石的大大名。天正15年(1587年)时任大纳言,因此被称为大和大纳言。如果简单评价他的一生,就是兄长丰臣秀吉的左右手,在文武两方面都十分活跃,对秀吉统一天下也有极大的贡献。
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对秀长的评价总体都非常高,如秀长去世之时便有评价说“内修仪者为宗易、唯明正公益礼仪着当属宰相(指秀长)。”而后世则有说法称他为当时“日本最有才华,却又最不为人知的专业幕僚。”
秀长在丰臣政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秀吉无论在公事或私事上对秀长都十分的依赖与信任。秀长对于兄长的帮助自是没的说,二人配合的也比较好,因此秀长才被抬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总体来说,兄弟关系良好是比较中肯的。
不过,此次秀吉让弟弟亲自出马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是带着内疚与担心的。原因是从天正十五年底九州征伐后,秀长便开始抱病,只能出席一些形式上的、不用很劳累的活动,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聚乐行幸。此外就多是祈祷疾病痊愈、接受各方探病了。因此原历史上的小田原征伐、奥州征伐他都没能参加,最终病病殃殃三年多而去世。
当然,秀长也不是完人,缺点就是比较贪财。比如九州征伐时,秀长将部分兵粮运回自己的领地去准备贩卖(《川角太阁记》);天正十六年十二月,纪伊杂贺的代官将木材拉到大坂去贩卖,结果得到的钱款被秀长代官吞了(《多闻院日记》),这事让老哥秀吉很生气,新年参见都没让秀长去。
原历史上秀长去世之时,家财有金子5.6万枚,银子堆了将近13平米的屋子一满屋(《多闻院日记》)。不过其大功绩还是能盖过小缺点的,其他兄弟不和之事倒是再也没有。
此时的秀长已经病重,丰臣秀吉特意派加藤嘉明用水军以京华购入的武装运输舰将其接过来,在骏河湾东部的韮山城登陆,只走了一小截陆路抵达小田原城以西的石桓山城。
秀吉亲自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洗尘宴,然后两兄弟私下会晤,秀吉又面授机宜一番,许他全权去与北洋海贸同盟在三崎城进行交涉。
秀长却又在小田原城外休息了几日,先派人联络了三崎城方面,待“铺路”完毕,他才抱病启程,于四日后抵达三崎城外。
虽然病重,但自他进入三浦半岛以后,他就仔细观察了海贸同盟对三崎城城防的经营。半生戎马的秀长发现,三崎城除了本城之外,还拥有北面两道陆上城防体系。
第一道在镰仓东南的大楠山附近,海贸同盟依山临海修建了两处“城池”,背靠背封锁三浦半岛,一城向西面对相模湾,一城向东面对江户湾。
说这是两处是城池,那其实只是日本人眼里是城池,其实在京华而言只是中型棱堡,互为犄角的建在半岛连接部中间的山区。
这道防线最早是黄芷汀提议建设的,由于关东分舰队带来了京华基建的专业人士,修建两处中型棱堡不费多少工夫,人力方面仗着日本人工便宜,也没花多少钱。真正费钱的反倒是京华从大明本土给三崎城方面送来的那些铁棍(弱化版的钢筋)和水泥。
秀长继续向南进发,到了油壶(地名)附近又看见了第二道防线。这里是南下进入三崎城最近也最窄的地区,东西宽度只有五里余(2.7千米),海贸同盟完美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在这道防线上采用极有“唐国”风采的手段,兴修了一道“长城”。
这道“长城”实际上是一道戚继光式的炮堡长墙,每隔两百米即设一处炮台,炮台上有固定炮座三处,分成三个面向:前方、左前方、右前方。实际上,这种设置和棱堡的火力设置思想类似,就是即可以对远处的正前方开炮,临近城墙时又能形成交叉火力。
除此之外,“长城”的城墙上方均设计火力口,也就是火枪手使用的城垛。这样一来既可以居高临下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又可以执行传统的守城策略,如倾倒滚木礌石、火油金汁等,可谓是只要有人守城,基本万无一失。
海贸同盟租借三崎城还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这道长城居然就已经几乎修建完毕,这样的财力让丰臣秀长极其震惊。虽然城墙的高度似乎没有传说中“唐国万里长城”那么高大(万里长城平均高度7.8米,个别部分高达14米),但也有两丈多高。
对于日本人而言,这完全是巨城的标准——小田原城的城墙高度也没超过这里!
倒抽一口凉气的丰臣秀长这次总算明白兄长为何如此慎重了,这北洋海贸同盟的的确确是富可敌国,以他们这样的可怕的实力,恐怕一年就能建一个小田原坚城。
怀着莫可名状的担忧,丰臣秀长在京华陆战队的放行下过了油壶关,正式进入到理论上的三崎城外城范围,不多时便抵达三崎的城下町——其实这就是明人眼里的三崎城。
在十六世纪的日本,多数战国大名配合其领国的统一,伴随著兵农分离政策的推行,领主下面的直属武士团与商工业者被强制集中于城下,乃形成所谓的城下町,并逐渐发展成领国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
例如今川氏的骏府、大内氏的山口、武田氏的甲府、织田氏的安土以及丰臣氏的大阪,皆为有名的城下町所在地。
之所以有别于中国,是因为日本早前只把领主的居城当做城池来看,且由于经济实力所限及常年战乱,日本的大名们也只有建设自己堡垒式居城的实力,顾不上整个“城市”——城市城市,原本就是城池与市集。
三崎城的城下町原本没有正经的城防体系,但京华既然来了,显然不能容忍市集没有防御措施这种奇葩情况,所以三崎城的城下町建设也正在进行。
或许是因为城下町防御设施不如北边的两道防线来得紧迫,目前并未建成,还在分段施工当中,已经建好的部分不到两里长。
然而就是这不到两里长的城下町城墙,却把秀长再次震惊了:该段城墙至少应该有三丈高!三丈高的城墙,这在日本是闻所未闻的,即便是信长公所建的安土城,城防也没有如此强到夸张。
实际上,三丈高的城墙就算是在大明也不差了。虽然这9米高的城墙与大明真正的雄城——如高达14米的大同城墙相比,多少还是有些小儿科,但不算一流也能算二流,放在日本就几乎可以说直接超模了。
至少在此时的丰臣秀长眼里,这三崎城重新修筑完成之后,连小田原城也得把“日本第一坚城”的名头让出来。
善于修城的丰臣秀长不顾病体沉重,虽然坐着牛车,依然坚持要求去看了看城墙,然后他就发现这座城墙——或者说三崎城的整个城防体系除了极其高大的城墙之外,还参考了不少日本风格的设计,比如狭缝、扇坡、错层等。
以秀长的眼光当然看得出来,即便护城河还没有开挖(的确有设计,但京华在此地人力不足同时开工三道城防体系),但从城墙高度和海贸同盟的京华巨型大筒(他是按二号炮算的)射程来看,将来的护城河就算有一里宽也不奇怪。至于狭缝、扇坡、错层等设计,秀长就更清楚不过了。
所谓狭缝,即城墙上的铁炮(火枪)射孔。这些射孔是在石块上凿开而成,整体呈漏斗形,外小内大,外部被弹面积不到10×10厘米。射孔内有一梯形斜坡,长约40厘米,宽约50厘米,高低差约25厘米,士兵可俯卧支肘稳定射击,内壁圆滑,人机工效非常好。射孔间距约2.5米,多名士兵可轮番从一个射孔射击。
秀长发现,海贸同盟的三崎城设计了不同武器的射孔,这些射孔是有差异的,其中铁炮射孔呈正方形,弓箭射孔为长方形,大小相当于两个铁炮射孔,便于弓箭瞄准发射。
三崎城的主城天守阁很奇怪的尚未开始修建(日本人一般先修天守阁,即城主所住的城堡),不过根据秀长的理解,如此大的城下町城防之下,天守阁修建之后其上肯定还会有多个伸出城墙约半米左右的射击台,用于打击攻到城下、位于墙根死角的敌人。
而扇坡也是很日本化的设计,与很多日本城池类似,三崎城下町城墙呈陡坡状,带弧形,尤其是城墙垂直交接处弧度更大,明显拉长,使敌方攀爬距离更远,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处城墙采用体积更大的整体石块,打磨光滑,石块之间的缝隙小,非常难以攀爬。
最后是错层。三崎城的城墙并非四四方方,而是在棱堡斜面基础上再采用错层设计,以制造防御纵深、加大火力打击面、分散敌人力量。
面对一字形城墙,敌方兵力可一线平推,支援火力可覆盖整个城墙。而斜面交叉与错层城墙则可将敌兵力分割为多段,支援火力也会受到错层遮蔽。
错层城墙构成L形阵地,将正面接敌变为正侧结合接敌,从正面和侧面构成交叉火力打击敌方,火力发扬效果远超一字形城墙。
打击攻到墙根、位于正面射击死角之敌时,一字形城墙防守者将不得不探出很大部分的身体才能完成,而错层城墙可直接以侧射火力保护。同时,错层长度约在20至50米,正好在铁炮或弓箭的有效射程内。
这些都是非常日本化的城池设计,或许是因为人多地少、机动空间狭小,所以日本军事思想一贯强调正面硬抗,因此必须在战术细节方面细致缜密。这种日式军事理念,甚至在二战战场也有体现,如《松山战役笔记》中就曾经记载,日军松山地堡群机枪射孔外小内大,射界极小,火力密度极高,与大阪城狭缝设计极为相似。
在日本明治年间的西南战争中,叛乱武士依托复杂地形对明治政府军队发动白刃冲锋,松山战役中日军也曾依托草木掩护使用冷兵器对中国军队发起突袭,这些与日式暗室中冲出埋伏武士的设想相似。
日军在松山战役、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中,依托坚固地堡打出相对较低的伤亡比,或许也可从日式城防设计中看出端倪。
其实三崎城的设计本身就有高务实亲自交待,让京华基建派了那么多人过来,也正是让他们试验一下。
至于原因,则是因为高务实知道在原历史上的朝鲜之役中,明军就曾经多次被日军在朝鲜建设的日式城防坑得很惨。当时明军高层将领报告给国内的许多奏疏中都提及“倭城难攻”之类的字眼,而很大一部分伤亡也正是因为多次强攻“倭城”而造成的——事实上明军野战伤亡反而比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明军援朝部队大多都是精锐的野战军,没准换了卫所兵过去的话,战绩和战损数据反而要互相置换一下)。
在丰臣秀长眼中,三崎城的三道城防体系可谓是“唐日合璧”,一旦建成,绝对坚不可摧。事实上他不知道,这三崎城的城防恐怕更应该说是东西合璧。
从他进入第一道防线以来便一直跟着他的一位陆战队排长,眼见得这位日本朝廷的大纳言看着未修好的城墙默然不语,心中暗暗高兴,稍稍抬起下巴提醒道:“大纳言殿下,时候已经不早了,罗司令还在等您呢。”
“啊,失礼了,失礼了。”丰臣秀长被他惊醒过来,和气中甚至带着一丝谦卑,冲他连连点头:“还请殿下引路,麻烦您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Tiger0756”的月票支持,谢谢!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