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在刘邦平藩的过程中,刘常满这才深深的理解了这些在的意义.
中国太大了,虽然汉朝的时候,面积还远不象今天这么广袤,但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中国,实在还是太大了。
难怪欧洲一直到中世纪时候,都还是几百个小王国公国在那里混杂着;难怪春秋时候,一个中国地面上就有一千多个诸候国,难怪老庄二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说不定真的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更适合百姓的生活——请注意,是百姓的生活,老子庄子两人,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者呀,刘常满心里暗叹。
中国太大了,从长安发出的政令,传递到辽东,足足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太大了,哪怕都是华夏子民,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大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不同的部分,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封建”制度,也就是为臣子诸候封土建国的统治方案,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我们绝不可以小看古人的智慧,小学生作文上常出现的“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的疑问,不过是小孩子口无遮拦罢了。
当然,随着狭义上的“中国”“华夏”地区越来越融为一体,对于北到长城,西到大散关甚至是玉门关,东南两个方向到大海的广大范围内,逐步的完全实行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其他地区。也就是所谓地“藩国”。依然采取封建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地王国,有些类似于今天的“高度自治”地区。直到清朝。蒙古、青、新疆、高丽、安南等藩国,都还是标准的“博格达汗”“大可汗”属下地封建王国,属地方高度自治的藩国。
当然,可能人家高丽棒子会找出论据,说乾隆是接受了高丽的封号才能当上的中国皇帝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千年后的清朝。尚且有这许多藩属国,更不用说二千年前地汉朝了。
汉朝建国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设置了十余个诸候王。这一来是迫于形势,二来呢,各地也确实需要诸候王来坐镇,比如说燕国吧,它处在胡汉混杂的地域。完全使用汉朝廷的制度,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臧荼被灭后,刘邦立即封了新的燕王卢绾。
基本上来说。汉朝廷在开始的数年之中,天下四十余郡中。汉直属的只有十几个郡,其余地全都封给了诸候王们。
那个时候,是为了保持时局的安定,也为了酬谢诸候的功劳,最关键的是,要顺应人心。
人心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地力量却是极大。没有了人心的支持,刘家不过父子数人而已,能做得成什么?
因此刘邦很明智地在得了天下之后,按功行赏,分封了十余位诸候。
但所有的这些诸候国,除了国相以外,其余的事务都完全由自己掌握,包括人口、税收、军事等等。可以说,从分封那一天起,刘邦就为汉树立了十余个潜在的敌国。
那些偏远的地域,如长沙、中、东越、闽越、瓯越、崖山等倒也罢了,唯有地处中原腹心地带的梁赵韩楚淮南诸国,刘邦是万万容不得他们存在的。
因此,先从军事实力最强的楚王韩信着手,刚刚分封还不到一年,便立即把韩信的爵位削掉,国分为二,封给了刘交和刘贾两人。
接着是韩王信,接着便是赵王张敖,然后又轮到梁王彭越。
记得在历史论坛上,有人说刘邦不如宋太祖赵老大,不懂得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些功臣。
真正到了汉朝,刘常满这才明白,这些话纯粹是狗屁。
赵老大所以能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他释去的,是自己直属部下的兵权;而对于刘邦来说,自己直属的这些部下,要释兵权连“杯酒”都不用,一句话下去,属下就得乖乖交上兵权。
那些诸候王和刘邦根本就是“敌国”,他就是再大能耐,能去和平拔掉“敌国”的兵权吗?让赵老大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去弄杯酒释一下北汉、南唐的兵权试试?
刘邦在平藩上的决心早就下定,而且埋伏在各藩国的内线也早就由陈平安排好,因此平藩的时候,下手又快又准,象韩信、彭越这些军事能力强大的,更是出其不意的就将他们捉到京城,然后宣布处理结果
不过原本,刘邦是没准备平灭赵王张敖的,毕竟自己才嫁女儿给人家两三个月不说,这个张敖平素也是个谨慎的,本事嘛,也不算大,只比卢强那么一点点,几乎可以排除他造反的可能性。
毕竟,随便派一个樊哙、周勃这样的将军就能平灭的诸候王,他想造反,那还不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么?就算刘如意当了皇帝后,刘常满、韩信、吕泽这样的他驱使不动,但商、周勃、灌婴等人,还是肯出力的。
—
可因为想换太子的事情,刘邦和陈平匆忙间改变了目标,本来应该拿先拿下彭越、布后再考虑赵王张敖的,结果先把赵王张敖拿下了。
这么一来,问题就出来了。
在除去了韩王信之后,汉国的直属地盘,已经朝东方延伸,与齐王刘肥、楚王刘交的地盘连成了一片。
刘肥已经二十岁,刘交年龄更大,已经接近三十岁,都是成年人了,治国虽然就那么回事,但毕竟是大人,刘邦又派了曹参、陈涓等辅佐他们,守住自己的国土还是很稳当的。
这么一来,梁王彭越就被包围在汉、齐、楚三国中间,翻腾不起来什么浪花儿了。而黄河之北是赵国,那又是张敖的地盘,在汉朝拿下彭越时,他至少也得保持个中立吧?
刘常满估计,按阿爹的思路,本来肯定是要先拿下彭越,然后再拿下布,并把这两个国家分封给自己的两个小兄弟或是收归朝廷直属,也就是所谓“国除为郡”了。
拿下这梁和淮南两国,再等刘恒长大一些,代国安定住以后,才能考虑再动手拿掉张敖。毕竟他们放在那里,虽然也占去了一大块地,却没有什么造反的可能性。
谁知道这中间出了变故,提前拿下了张敖。
张敖一被拿下,赵国国除为郡,然而赵国地方不小,全国共有三郡,汉朝中央势力一时渗透不及;再加上赵王张敖素得民心,此番又无故被捉拿,民间皆有怨气。
而刘邦这边也深知此事,却因为手边没有合适的人才,只能让兼着代相的陈希暂时管理赵国。
代国是刘常满弟弟刘恒,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的封国,此时刘恒不过三岁多一点,还在深宫中由乳母带领,如何能治理国家?所以代国的事务,完全委托给了陈希。
刘恒的母亲本来就没得什么宠爱,只是偶然和刘邦来了一次,就怀了儿子,后来几乎就不得见面了。所以刘恒虽然封王,却封的是极偏远,又与匈奴相邻的穷地方代郡。
也正因为如此,陈希在单领代国的时候,还是比较老实的。可后来赵王张敖被削夺王位后,刘如意被封为赵王。他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懂得什么?所以赵国还是得派人管理,刘邦就让陈希兼领赵国相。
可现在不一样了,土地肥沃、人民众多的赵国三郡上党、巨鹿、郸全部交给了陈希后,陈希的心理大大膨胀。
赵代素出精兵,人民强悍,风俗硬朗,被自己手里的实力所迷惑,陈希领代赵两国后,当即开始着手准备造反。终于在接手赵国半年后,陈希联合赵国原来的武将们一起,造起反来。
赵代两地地土广袤,地形复杂,因此这次叛乱,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一直过了八个月,御驾亲征的刘邦才将这次动乱剿平,回到长安。
发起叛乱的陈希,人头也被自己的部下斩下,贡献给了刘邦。
陈希原本是极信刘邦信赖的大臣,原本归属吕泽,后来背吕归刘,并追随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也立下了赫赫功勋。当初刘邦西进关中时,陈希就曾立下大功,后来征伐诸候,陈希也表现得极为忠心,因此刘邦才会把赵代两国都交由他管理。
谁知道陈希有了两国的管理权后,转眼便背叛了自己,不仅害得刘邦征战了八个多月,更使刘邦对自己看人的眼光,有些怀疑起来。
人老成精,然而人老却也多疑,因为见过的背叛太多了。
想来想去,刘邦觉得,还是自己的亲戚们可靠一点,再说现在确定让刘常满当太子了,那就派一个不会背叛他的人去吧。
因此,汉十年七月,刘邦派樊哙为将军,率军镇守,为平衡起见,又派周勃为将军,屯守代地,严防匈奴。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