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将血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人事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人事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二更,阿草继续求月票。)

    大秦成武七年九月。

    朝廷下旨,宣大将军张培贤回京,江善继任河洛宣抚使,掌河洛兵权,大将魏怀德,任宣抚副使辅之。

    段从文,调任河中宣抚副使,守上党。

    大秦成武七年十月,河中布政使段德上书请辞,欲告老还乡。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父子二人,不可能同在一路,掌军政大权,其中一人需要避嫌。

    不用怎么细想,很多人就已经明白,朝廷有意如此,段德也终于走到了宦途尽头。

    不过和其他正德年间的老臣不同,这位当可以算得上是善始善终。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正德年间的老臣们,已纷纷故去,而能像段德般从容退下来的,可没几个。。。。。。。。。。。。。

    他也是成武年间,第一位自动请辞的地方大员,由此,也加快了成武兴革的进程。

    而且,像他这样知晓进退的老臣,朝廷自然优容有加,回京之时,陛下亲自抚慰,赏赐无数,连爵位也晋了一等。

    着实也让许多人感慨此人的睿智。

    儿子眼瞅着便能晋大将军位,自身也能安于晚年,这样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但绝对不会太多。

    为臣之道,求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全始全终,这不但是臣子之幸事,何尝又不是君王之幸事?

    有鉴于此。陆续便有两位布政使以年迈为由,上了辞呈,朝廷顺势照准,这也为成武兴革,扫清了地方上的一些障碍。

    同时,从成武六年开始的动荡,渐渐趋于平息。

    令人意外的则是,十一月间。灵州路宣抚使李池勋从黑水城回军途中染病,回到灵州路病情转重,随即上书请辞灵州路宣抚使之职。

    这位出身平凉镇军的老将,可以说,并没有太亮眼的功绩。

    但其人半生行伍,参加过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参加过平蜀之战。又曾率兵直入长安。立下过拥立之功,后又随大将军赵石攻伐西夏,一战功成。

    这人其实应该算得上是西夏的掘墓之人。

    在灵州一战过后,率兵追击西夏残部,杀伤无算,又合兵王览部,拔黑水城,彻底消灭了西夏残余势力。

    出身当年西军的这位老将。其实终于完成了那许多同袍不曾完成的使命,不但亲手将大秦的战旗插在了兴庆城头,而且,两次差点捉到西夏末帝。

    只可惜,这些来的太晚。。。。。。英雄已是迟暮之年,不过,只这两年岁月,爆发出的光彩,却足以为人所称道。

    到了大秦成武七年十月。朝廷旨意还没下,西北已经报来丧讯。灵州路宣抚使李池勋病逝于任上。

    这个消息,终于给大秦成武七年添上了一抹悲色。

    朝廷纳晋国公赵石之言。以大将军之礼,葬之,并晋一等侯,荫其子孙数人。

    凉州路宣抚使郭猛与李池勋相厚,代朝廷亲往吊唁,西北各路人马,纷纷派兵护送李池勋灵柩回乡,极尽哀荣。

    这其实也是成武年间,第一位病逝于任上的军中上将。

    随后,朝廷再开先河,以大同守将张钰,出任灵州路宣抚使。

    即便没听说大将军赵石亲自保举,但谁都明白,这和大将军赵石肯定脱不开关系。

    张钰可以算是半个蜀人,出身长安国武监,曾任大将军赵石亲卫统领,于第一次太原之战时脱颖而出。

    如今,以不到四十的年纪,出任一路宣抚使,堪堪摸到了大将军的边儿,足足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

    随后,大将李刑的任命也下来了。

    诏李刑急赴大同,建骠骑军,编制四万,兼任大同守将,赵幽燕副之。

    同时诏王览在榆林建飞远军,编制一万,以悍将万春年副之。

    和这些加官进爵,或是荣于身后的军中大将相比,回京述职的大将军张培贤,就不太一样了。。。。。。。。。。

    实际上,还得怪张培贤自己,从诏书去到河洛,再启程回来长安,其实用不了多少时日,但这位大将军足足拖到了十一月,才回到京师。

    这个时候,朝廷本来有意让其出任枢密副使,也算是给有功之臣留个不错的位置,干不了多久,但总归不能让功臣寒心不是?

    但朝中变化很快,张培贤慢的一慢,便也没他的位置了。

    种燧举荐前殿前司指挥副使杨胜,出任枢密副使。

    张承也没闲着,他举荐的是参知军事卢霖。

    赵石也加了一把火,荐的是刚履任兵部左侍郎不久的张方重。

    一来二去,杨胜,张方重中选,四位枢密副使齐了,等到张培贤慢悠悠的回到京师,已经没了位置。

    要说,张培贤也不会这么不靠谱。。。。。。。。。。。。。

    奈何,他在河洛呆的真是太久了,根本无法晓得朝廷如今变化是多么急剧,还想着按照往常的习惯。

    瞧瞧风色,然后知会一下亲近友好,顺理成章的争取个好位置。

    就像七年多以前张培贤回京,一个枢密副使的位置妥妥在等着他,而且,不用等太久,顺势就能接任枢密使。

    在景兴末年,以枢密副使之位,酬答有功之臣的事情,已经不算新鲜事儿了。

    但到底被赵石搅合了,长安一场惊变,枢密副使的位置还在,但他自己都不敢去坐了,因为留在京师,实在让他心惊胆战。

    就算如此,也还有河洛大军的权柄在后面等着。

    而如今,七年多过去,情势早已面目全非,不在长安,听到的再多,也无法感受到朝堂上那种紧迫和隐隐的不安。

    于是,张大将军迟到了。。。。。。。。。

    等他奉旨回京的时候,早已尘埃落定,张大将军的处境,一下尴尬了起来。

    这会儿,宦海沉浮多年的张大将军,终于在门庭冷落中,终于明白了过来。

    只要他顺利的交卸了河洛兵权,其实他也就没有太多的选择了。

    他和赵石完全不一样,赵石回京,就算不顾忌其人本身,也要顾忌他那些胆大包天的旧部。

    所以,谁也不敢轻辱之。

    就算当年先帝要处置此人,也足足准备了多半年,最后还是功败垂成。

    而他张培贤。。。。。。。。旧部是不少,但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为他抛头颅洒热血,将身家性命都系在他身上吗?

    也许,他握着河洛兵权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人,还不少,但当他交卸了兵权,回到长安,也就没那种可能了。

    江善,段从文,魏怀德等人,都不是那样的人。

    他本人用兵求稳,在宦途上,也喜欢左右逢源,所以,他赏识的部下,便也缺少那种敢将天捅个窟窿的决绝。

    而此时,有人已经开始弹劾他治家不严了。

    世上之事,就是这般,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而且,锦上添花之人,多数落井下石之辈。

    此时,朝廷之意不言自明,明白了这个,登张府府门的人越发的少了。

    张培贤不敢再耽搁,于成武七年末尾,上了辞呈。

    而这之前,户部侍郎韩聪,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人弹劾德行有亏,被皇帝陛下申饬,令其闭门思过。

    什么德行有亏,也不过是在河洛布政使的位置上,纳了两房妾室,其中一个是后周降臣的小妾,所以稍微用了点见不得人的手段罢了。

    不过,这位闭门思过还没完,就又有人弹劾其纵容门下族人抢夺旁人财货家产。

    这事就不用提了,河间韩氏,在河间一家独大,就算约束再严,不肖子孙做出点什么浪荡之行来,也不用太过奇怪。

    如今翻出来,也不过是时也命也罢了。

    这种事很平常,韩聪在河洛离任的时候,便已威风扫地,如今算是找些细故,收拾其人而已,还算留着余地呢。

    于是,户部侍郎大人,很快就成了户部郎中,不久,又外放出京,成了汉中知府,连河间韩氏族长,这一任的勇毅伯,也受了牵连,很快便被降为三等伯,到了他下一代,只能做个县子了。

    河洛两位大员的遭遇,有异曲同工之妙。

    朝廷也再次上演,秋后算账的戏码。。。。。。。。

    不过,张培贤到底和韩聪不一样,正经的三品大将军。

    朝廷稍微逼迫是有的,但只要其人识得进退,朝廷断不会做的太过。

    张培贤辞呈一上,朝廷拒绝勉慰,张培贤固辞不受,如此再三,恩典纷纷落下,让一位大将军颇为风光的归去田园了事。

    实际上,成武七年末尾这番人事变动,难受的可不只张培贤一位大将军。

    身在河中的大将军杜山虎,也感觉到了从长安袭来的寒潮。

    他和张培贤唯一的区别就是,他还有着挣扎之力。

    而这一年,河中送往长安晋国公府的年礼,尤为丰厚,杜山虎令幼子入京,给赵石带来了他的亲笔书信。

    书信中其实就一个意思,他该怎么办。

    当时,赵石只略一沉吟,只道了一句,“让你父亲速速回京吧,我保你一门平平安安。”(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新书推荐: 枫影侠踪1 猎户的神医福妻 [清穿]雍正宠妃日常 反派未婚妻总在换人设 六国论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 每天长一万斤,我进化成神话巨兽 我才一岁,你让我逆袭成仙? 她被赶出侯府后 四合院:从青霉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