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柳秋莎带着全家回到靠山屯时,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全屯的乡亲迎出了二里地,敲锣打鼓地欢迎柳秋莎全家。队长刘二蛋站在队伍的前面,他先握了柳秋莎的手说:芍药,你是靠山屯走出去的人,今天,你回来了,乡亲们敲锣打鼓地欢迎你。
然后又握住了邱云飞的手道:你靠山屯的女婿,从今以后,咱们更是一家人了。
刘二蛋还要试图去握邱柳东的手,邱柳东冷冷地站在那里,双手插在裤兜里。梗着脖子,没有和刘二蛋握手的意思,刘二蛋就收回了手,在头上挥了挥说:总之,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以后我们全屯子人吃干的,就不让你们喝稀的。
刘二蛋代表全屯,这话就算讲完了,唢呐和锣鼓家什就劈头盖脑地响了起来,社员们吹《大海航行靠舵手》还吹《会社社员都是向阳花》曲调欢快而又明朗,真诚而又热烈。
柳秋莎抹了一把脸上的泪花,一手拉着邱云飞,一手拉着柳东,一遍遍地说:到家了,咱们到家了。他们来得突然,村子里没什么准备。他们就暂时住在于三叔家里,于三叔显然是经过准备的,东屋腾了出来,墙又裱糊过了,还按上了崭新的年画和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伟人画像。一切
都是崭新的。队长刘二蛋就很突然地说:等过一阵农忙完了,就给你们盖房子,让你们一家老小住上新房,你们一家是咱们靠山屯的客人。
柳秋莎没有把自己当成靠山屯的客人,她早就想好了,这回回到靠山屯,就不走了,他们全家要在这里扎根了,和所有的村人一样,
在靠山屯里过日子。
对于他们全家的到来,于三叔和三婶是最高兴的一对人了。他们齐心协力地把柳秋莎家请到炕上,东北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礼节就是让客人上炕,而且还要吃在炕头,只有这样才显示
出客人和自家人是一样的。于是柳秋莎一家坐在炕上,柳秋莎已经不习惯坐炕上了,她的腿都盘不上了,于三叔就说:闺女,慢慢来,等你习惯靠山屯的生活了,你的腿就盘上了。
于三婶也说:闺女,你们想点啥好嚼咕,三婶给你们包饺子。
于是三婶就张罗去了。
在最初回靠山屯的日子,所有的屯人真的把他们当成客人了,三天两头就会有人拿着一些细粮,大米、白面什么的给柳秋莎一家送过来。
柳秋莎知道,大米、白面对乡亲们来说也是稀罕物,只有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了,主人才会做上一顿两顿细粮饭。她每次都要和这些送细粮的人推搡一阵子,她哽着声音说二大姑,我们以后就不是客人了,千万别这样。
她又说:大姨,我们以后不走了,你们吃啥我就吃啥。大姑或大姨就说:芍药,你们城里人吃惯细粮了,可不比我们乡下人,你们不吃好咋行呢?
柳秋莎就流泪了,面对着淳朴的乡亲。她时时都有一种被感动的情景。
准忙了一阵子,在队长刘二蛋的带领下,村人找来的木料,做好了土坯,轰轰烈烈地在柳秋莎一家老房场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崭新的房子。
上梁那一天,按着乡俗,在梁上系上了一块红绸子,还燃了一挂鞭,鞭炮热烈炸响的一瞬间,刘二蛋喊了一声:芍药回家了。乡亲们也跟着喊:芍药回家了。
那一刻,柳秋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她流泪了,这就是乡亲们,她十三岁离开靠山屯,三十多年后,她又带着全家回来了,乡亲们这么厚待他们一家,她不能不感动。
邱云飞也感动了,他背过身去,不停地擦眼泪。
只有柳东无动于衷,他陌生而又新鲜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只几天的时间,房子就盖好了。
一家人住进了新房。这是一套三间房,典型的东北房屋的格局,东西两间是住人的,中间一间是卧房。夜晚的时候,柳秋莎和邱云飞躺在炕上,两人一时都没有睡意,窗外是月亮,明
晃晃地照耀着。邱云飞就说:秋莎,咱们现在真像延安那会。
这里的情境和月亮,让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在延安的岁月。
柳秋莎的心情更加复杂一些,三十多年前,就是在这里,父母被日本人杀害了,最后她走投无路,投奔了抗联游击队。那是怎样的场景呀。大雪封山,父母惨死在雪地里的情景仍在眼前。三十多年后,她又回来了,她在心里喊了一声:爹,娘——心里便潮湿般地荡漾了。
也就是从那以后,柳秋莎和邱云飞一起,拿着做活的农具,一把锄头或铁锹,在队长刘二蛋的钟声召唤下,他们和所有村人一起,自动地走到村头大柳下集合,然后听候刘二蛋派工,或锄地或积肥。
柳秋莎和邱云飞已经是靠山屯的一员了。
邱柳东在公社中学接着读高中,这里的学校不比城里的学校,课还是照上,乡人们有一个意识,那就是命不管怎么革,孩子还是要学习文化的。因此,这里的中学还是一派学习的景象。
早晨,邱柳东吃过早饭,便背着书包,走到五公里外的中学去上课。邱云飞和柳秋莎便下地做农活了。他们有在延安大生产的底子,对这里的农活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中午回来,柳秋莎和邱云飞一起忙着做饭,吃过饭,还可睡会午觉,下午的时候,钟声一响,他们又出工了。最有情形的,自然是晚上,夕阳西下,屯里又炊烟袅袅、鸡啼、狗吠,做了一天活的牛呀、马呀的,在人们的轰赶下也回来了,人们也回来了。
每一户人推开院门走进灶间,村里的上空便会多一缕炊烟。这里的柳秋莎家,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柳东坐在院子里,面前摆着饭桌,他在那里写作业。
邱云飞抱柴禾,柳秋莎做饭,这里的一切都是一幅人间通俗景象。等一家人在院子里吃过晚饭,天便黑了。家家户户的灯便燃亮了。有时,他们走到刘三叔三婶院子里,散坐在院子里的石头或木桩上,三叔在吸烟,烟火明明灭灭的。
三叔就说:今年不旱不涝,一准又是一个好收成。
邱云飞就说:可不是咋地。
他入乡随俗,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甚至语言。
柳秋莎在给三婶揉腰,三婶年纪大了,腰总是疼,三婶为了腰总是哼哼哈哈的。
三叔又说:城里闹革命,革哈命,我看就是吃饱了撑的。咱这疙瘩的人,要活命,要想吃饱
穿暖,不种地干啥。邱云飞和柳秋莎在三叔的话语里,猛不丁的就意识到了三叔说的是真理。
回到家里的时候,柳秋莎已经学会了缝补衣裳,邱云飞则坐在炕桌前,他要写日记。自从到了乡下,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来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柳秋莎偶尔抬起头来,看到邱云飞的身影,她有时会产生如梦如恍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延安,窖洞前那块操场上,她坐在两棵枣树下,听邱云飞讲课。她就是在那时爱上邱云飞的。
一晃三十多年了。当她清醒过来的时候,她看见了邱云飞灯下鬓边的白发,她放下针,凑过去,扳过邱云飞的肩,为他拨下头上的一颗白发。然后说:三十多年了,咱们都有白发了。
邱云飞也望着柳秋莎的头说:那时,你梳一条长辫子,当年我们多年轻呀。柳秋莎就动了感情,哽着声音道:我当时咋就嫁给你了。
邱云飞笑道:你后悔了?
柳秋莎说:我后悔?后悔就不说这些了。
邱云飞又说:是我连累了你,秋莎,真的。
柳秋莎就忙用手捂住了邱云飞的嘴。半响认真地冲邱云飞说:我愿意。
邱云飞叹口气又说:当初你不嫁给我,要是嫁给胡参谋长,那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柳秋莎就坚定不移地说:我不后悔。我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这时,邱云飞就想到了两个女儿,也不知柳北和柳南怎么样了。他们一家回到靠山屯不久,便由邱云飞执笔,给柳北和柳南分别写了信。不知为什么,到现在,两人都没有回信。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