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黄泉大道北端东面,屹立着修复了的太阳金字塔。四方体,分五层,逐层斜缩,总高64.5米。底边220米和230米,占地50600平方米。塔身铺镶着打磨平滑的素色、彩色或有雕刻图案的火山岩石板。台阶陡峭,攀登颇为不易。塔顶平台上本来应当有座太阳神庙,据说当年太阳神像面向东方,胸披金银饰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越过太阳塔前面的大广场,便可见到规模较小的月亮金字塔。这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广场可容数万人,可见当年祭祀规模之大。现存第三座大建筑在黄泉大道南端,那里有凹入式广场,三面环以平台式神庙多座,犹似城堡。最大的一座是六层金字塔,每层装饰着带羽毛项圈的蛇头和玉米轴组成的浮雕像,前者代表蛇神,后者代表雨神。蛇神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图腾。据推测,太阳塔的建造年代是在公元7世纪,建筑周期至少50年。蛇神庙是稍后时间建的。在拉丁美洲的北部,从墨西哥到尼加拉瓜,到处有金字塔。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5世纪,居住此地的各个时代的印第安民族,相继兴建了10万多座大小金字塔。埃及金字塔虽然出名,但数量和规模难与拉美金字塔相比。它们的区别,前者是帝王的陵墓,后者是供奉和祭祀诸神的祭坛。可惜的是,拉美金字塔连同它们所在的城市都已淹没了,成了当今世界千古之谜。公元8世纪,特奥蒂华康消失了,可能是天灾、饥馑、瘟疫所致,或者是北方部落的入侵。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新的贵族阶级兴起,与祭司(部落首领)抗衡,摧毁了最高神权统治,导致派系纷起,干戈不已,最终城毁人亡,同归于尽。近年对中美洲古文明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特奥蒂华康等古城的毁灭,同祭坛杀人大多有关系。当年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令人齿寒,广大奴隶除了为建造金字塔无偿劳役外,还要忍受在金字塔顶用活人祭天的可怕牺牲。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奴隶主要用活人的心脏献给太阳神、雨神;牺牲得越多,神“施恩”越大。金字塔那陡窄的阶梯,据说是为了祭天后便于尸体从塔顶滚下来。祭天时,先在塔顶的神庙旁,由四名祭司将人摔昏,然后用刀开膛,取出跳动的心脏供于祭台。若逢金字塔落成大典,杀害成千上万人活祭并不稀罕。那么多的金字塔,那么频繁的祭事,再大的民族也会趋于衰亡。如此繁华的特奥蒂华康,为何消失于热带丛林之中。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哪一位考古学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19.非洲古城之谜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有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特别是在古代建筑方面,人们所发现的古代建筑的旧址竟是那么的宏伟壮丽,这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极不协调。人们很难猜透当时的人靠什么建造出这一切。非洲就有这样的两座古城。据史书记载,公元11世纪,在非洲西部和南部分别建有两座古城“廷巴科”和“森巴维”,都是那么雄伟壮观,可是根据当时的建筑水平推测,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文化智慧建起这样的城堡。传说中的廷巴科城在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端,那里美女如云,宫殿金碧辉煌,到处都是奇珍异宝。美好的传说和巨大的财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像磁石一般吸引了众多的探险家。19世纪,法国巴黎地理协会拿出1万法郎作为奖金,鼓励人们前往廷巴科,去寻找神秘的古城。两个英国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古城,可是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财宝,只是一些残垣断壁,似乎向人们展示着它当年的风采。后来,法国人占领了廷巴科城,他们对该城进行了研究后确认,这座城始建于11世纪,是由一名叫“廷巴科”的女人建筑的。至于这个叫廷巴科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怎样建成这样一座不被当地人认可的城堡的就不得而知了。非洲的另一大谜城———森巴维座落在赤道以南的南罗得西亚国的南边,它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座拥有宏伟的建筑和庙宇的坚固城堡。森巴维城中最大的一个建筑是长达116米、地基深达5米、墙头宽3米的庙宇。城堡中的其他建筑也同样宽厚坚实。在这荒无人烟的非洲南部,是什么人能够建起这样一座宏伟巨大的古城?这一现象引来无数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科学家们都努力工作,力求能找到揭开谜底的钥匙。他们首先对建筑物的年代进行了检测,结论是该城建于公元1100年。通过对一块出土的木头进行考证,确认这是900年前的东西。通过对挖掘出的装在两个陶瓮中的男女尸骨的鉴定,确认男性身高约1.8米,骨骼不像当地黑人,而类似南欧人。根据这两具尸骨埋葬的情况推断,他们生前就住在这里,是这里的居民。由此看出,这座古城就是这些外来民族所建,居住了大约300多年,直到公元15世纪中叶被当地的土著人消灭或者赶走,使这段文明留在荒野中。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公元11世纪,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仍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他们甚至没有城堡的概念,更不可能掌握建设城堡的技术。那么这两座古城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建造这两座古城?又是什么原因使这里毁灭?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考古学家们认真寻找。
20.大津巴布韦是外来文化吗自从1871年德国探险者卡尔。莫克在非洲中南部高原上发现大津巴布韦的遗迹以来,关于大津巴布韦是非洲人创造的还是外来文化带来的,一直存在着争议。大津巴布韦遗址十分庞大,是一个巨大花岗石建筑群。石墙中空,分内墙与外墙两层,为了更加牢固,从底到顶向内倾斜。内墙与外墙之间填有石块。这些墙由石板砌成,石板切割得如此精确,以致于镶嵌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泥浆和石灰粘合的痕迹。大围场的石墙有20至33英尺高,在底部有15英尺厚,长度为800英尺,由将近100万块花岗岩石砖砌成,石阶与门道砌合得十分精巧,在某些地方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石块在墙上构成曲折图案。这些设计与今天许多南部非洲人在自己家的墙上所做的图案十分相似。大津巴布韦占地约100英亩,有3个主体部分。西尔废墟是一组石墙,形成山顶围场。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围场是此地最上层人物———王族以及巫师的居住区,在石墙围场里,有几只皂石雕的鸟。这样的石鸟被认为是活着的马绍那国王与去世的马绍那国王之间的纽带,既象征着宗教的权力,又象征着政治的权力。津巴布韦栋博沙瓦的巨型平衡巨石,看起来它好像随时会倒,但竖立在那里恐怕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西尔废墟之下是“大围场”,呈椭圆形,直径为300英尺。大围场内含几个较小的石围场和一个30英尺高的塔。大围场由12个相似但却小得多的椭圆形围场所环绕。没有任何人确切知道这个大围场是用来干什么的,但有一位现代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一所学校,不过是供年轻人行“成年礼”与作“结婚”用的。大围场之外的小围场可能是上流社会人士的住所,或是与这所“学校”有关系的巫师和教师的住处。第三部分由这座城的遗迹组成,它布满于西尔废墟及其周边地区。这里有普通人居住的用“达格”筑造的圆形小层。“达格”是一种由砂砾和白蚁堆里的潮湿粘土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小屋可能曾有用木料或树枝搭建的屋顶。“达格”也用于建造石围场中房屋,以供有身份的人居住。1899年后,英国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罗得西亚的殖民地。英国金融家塞西尔。罗得斯组织了一队人马进行考察。19世纪90年代初,罗得斯的考古队与英国科学促进会共同聘请了研究远古时期文明的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对遗址进行研究。一开始,他认为津巴布韦是纯粹的非洲文化,并不十分古老。但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开始转变他说话的腔调了。在他眼中,这样的艺术珍品,似乎与古代地中海文明———亚述、希腊、克里特、腓尼基等古国是相一致的,而绝不是非洲的!这片废墟的古老、雄伟、神秘与周围的原始小屋和粗犷的大自然形成鲜明对比。考古学家理查德。N.霍尔也认为,津巴布韦是由从阿拉伯或近东来的北方人所建造,是由远古社会的更加开化的民族所建造。当时的欧洲人比较容易相信津巴布韦不是非洲本地文化的体现。因为欧洲人把当时的非洲看成是原始的、尚未开化的民族。当时的非洲人“低人一等”,他们需要“较开化”的文明来“指引”。那时,多数欧洲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总是住在原始的泥土茅屋里。他们实在无法接受非洲文明具有如此高度的组织性的创造性,以至于建造了像大津巴布韦这样的著名石建筑物这一事实。所以他们编造了种种令人迷惑的杂七杂八的神奇说法,用以解释这些废墟遗迹的存在。如,大津巴布韦不是腓尼基人所建,而是由埃及的流放者所建;或是由从北非来的阿拉伯人所建;或是由《圣经》中提到的流失的以色列部落所建;或是由海难中的北欧海盗所建。但是,一些明智的科学家提出了异议。1905年,一位名叫大卫。兰德尔。马克尔的著名考古学家,曾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英国科学促进会不愿意接受这个定论,派了另一位考古学家葛特璐。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