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世界未解之谜 > 第91章

第91章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河水变化及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科教学者们通过贝格曼当时绘制的地图,不断修正并确定小河的经纬度,终于在66年后,在茫茫罗布沙漠中再次寻觅到“小河墓地”。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这里有一处形制特殊的大型墓地,墓地是一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高达6-7米的巨大圆形沙丘。它的顶部布满了100来根高2-3米的棱形木柱、卵圆形立木,中部为八棱形柱体、顶部呈尖锥状的木质立柱,其南北为立木围栅。立木周围,是密密丛丛的船形木棺,约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坏,个别人体仍然暴露在地表。一件形体大小如真人,宽胸细腰、臀部肥硕、女性特征明显的木雕像倾卧在巨型沙丘脚下。当年贝格曼报道过的另两名男根突出的男性木雕像已经消失不见。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分析,小河遗址这处古墓地,绝不是一处普通的丛葬墓地,应该是楼兰王族的墓地,它实际上是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崇奉的神山。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处丛葬墓地里,寄托着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对祖先虔诚的崇拜,他们祈求部落人丁兴旺、祈求获得强大生殖能力。与孔雀河下游、距今近4000年的古墓沟墓地相比较,它们在埋葬习俗、棺木形制、死者衣帽样式、随葬昌蒌等均有相同相通之处。只不过古墓沟墓地时代稍早,但它们都是孔雀河下游青铜时代的古墓葬遗存。这些资料,对认识孔雀河下游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崇拜、生殖崇拜及造型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认识罗布尔地区古代文明、居民种族成分、农业,畜牧业经营及毛纺织、毛毡、皮革等手工业曾经达到的水平,均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料,填补着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孔雀河下游两岸,新近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茵茵,森林覆盖率达到40%。2000年前,那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这里的居民也种植小麦、饲养牛羊。他们的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这个显赫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专家们认为,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生态的破坏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太阳墓”,各种因素的合成力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在出土的汉文简牍中,可以了解到楼兰士兵口粮减少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另外,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人类利益的驱动,也是一个导致环境改变的重要力量。公元4世纪时,楼兰逐渐废弃。其主要原因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今哈密)途径外,还有新开拓、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交通路线变更,使楼兰丧失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也有专家认为,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16.神秘的龙游石窟龙游石窟位于杭州西南100多公里的龙游地区,地处浙江中部,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寺中香火袅袅,佛音阵阵。1992年6月9日,当地村民吴阿奶与其他三人动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的抽水,终于为人类展现出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这些洞窟都建在距地面数公尺深的地下,为红砂石质。每个洞窟面积为1000至3000平方米,高度约30公尺。气势宏伟壮观,景观扑朔迷离,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从那时起,龙游地下石窟群的神秘怪异,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关注。龙游石窟的规模浩大恢宏。从已经开发的7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辙。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1号窟,约300平方米、2号窟约900平方米、3号窟约1200平方米、4号窟约2000平方米、5号窟仅700平方米。5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4个,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23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48万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1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雨、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顶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3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4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顶部,多则4根,少则1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约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惟一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很有意境。龙游石窟留给人们古朴辉煌的同时更多的是深不可测的神秘,如建筑时间更是众说纷纭,有明、宋、唐、汉、春秋、黄帝等各个时代说。至于功用方面,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则有许多说法:一为陵墓说,有考古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宫、储藏室,这说法有许多牵强之处:作为皇陵或宫殿是皇室成员起居安息之地,为什么石窟中没有留下半点皇族的随葬品或宫中遗物;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应对如此宽畅的宫殿作适当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龙庭、帝王起居后宫,将士卫兵住处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无遮挡之物;石窟上下阶间距很大,运输进出都有一些难度,难道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灭顶之灾吗?二为采石说,有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来的废弃洞窟,这也难圆其说:石窟内石料属红土积沉岩,据目测,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风化,如此容易风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开采;地下作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挖掘设备、采光设备、搬运设备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既然是采石废弃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规则的修饰?三为屯兵说。有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曾经是越王复仇的练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细发现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进行备战;这也有疑点:挖掘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为,要把数年的大好时间用于挖洞,又用数年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弱小的实力;在石窟屯兵自然采光无法解决,人工采光又没有留下烟火痕迹又如何解释;屯兵地必须道路通畅,进出便捷,这是兵家常识,而石窟上下一条道,间距有3米,如何体现兵贵神速的策略?四是外星文明说。UFO研究者根据实际考察,分析众多疑点,提出了外星文明留下遗迹的观点,很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也有不少疑点:外星人挖掘石窟的目的何在?如果为了居住而挖掘如此工程,倒不如自己携带材料建造地球考察站更经济安全。如果是为采集地球元素,又何必搞得如此规则精细呢?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新书推荐: 杳杳归霁 七零:冷面军少被作精娇妻拿捏了 集邮大师[娱乐圈] 龙神崽崽驾到,全家都旺了 雪霁春明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娘娘福星高照[清穿] 别人御兽,你御兽娘? 涨红 以戏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