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林正会长对记者说:“华夏武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盖了华夏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华夏传统文化的精髓。华夏武术,源远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5000年的华夏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
一个女记者提问:“林正先生,你为什么说,当今武门外人对华夏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而忽略武术对修习者带来消停侵袭所达到的高度安全的核心价值,导致对华夏传统武术的误解,不利于真正华夏武术的修习和传播。”
林正会长说:“下面这个问题由刘傻子先生回答。”刘傻子上台了,他的讲述十分简洁。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以表演来展示的“武术”,是舞术,无法展示出武术真正的实战作用与效果;竞技,是瞬间艺术,以竞技方式所展示的武术,形而下、不能体现武术的杀伤性所带来的震慑力;不能体现武术对修习者精气神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若以舞术效果和竞技结果去衡量武术的效果,是落入了错误的桎梏里面,没法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武术。
林正会长接着总结说,刚才林石谈的华夏武术文化见解非常准确。华夏武术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华夏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华夏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古人说通过习武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行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参加华夏武术大赛的人员,听的聚精会神。刘傻子说:“林正先生的讲授让我深受启发。”沈琳说:“真没有想到,武术文化蕴涵这么深厚。”林正说到这里,停顿片刻说:“我想现在请诸位注重武术文化的认识。”
林正会长接着介绍昆仑山华夏文明武术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他说,我们将分别展示峨眉山武术文化、武当山武术文化、青城山武术文化、少林寺武术文化,还举办峨眉山、武当山、青城山、少林寺等的武术表演。林正说,同志们、先生们、朋友们,你们记得“锦绣华夏”文化园吧。我现在带大家去看看“华夏武术文化园”。首先,我们去参观“峨眉山武术文化园”。
他们乘坐酒店安排的客车来到昆仑山文化公园,他们看见了几个高塔,林正会长指着第一个高塔说:“这就是峨眉武术文化塔,我们可以进去看一看。”
他们进入第一层,看见了塔的四周墙壁上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以四川峨眉山为发祥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门派有八十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
峨眉武术通过与峨眉山的佛、道、儒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它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峨眉山市申报的峨眉武术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形象逼真的投影,画外音十分清晰:关于峨眉武术的起源,把成型期统一界定为春秋时期的战国。而峨眉武术缘起于古巴蜀,孕育时间可溯源到上古时期,古巴蜀人信奉神秘的神巫文化,崇尚养生之术。在众多的地方史志中巴蜀先师“彭祖”被信奉为巴蜀武术的拓荒者。
一个战争场面的投影,画外音:《华阳国志·巴志》所云,周武王曾统领巴蜀大军伐战纣王,并留下“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的记载。
融于舞蹈姿势的战争投影:这里的“歌舞”即是一种融巫术与技击为一体的实战技能,也是历史文献中的“巴渝舞”。世界上大部分原始民族都有巫术,几乎所有的巫术仪式过程,都隐现原生态歌舞的形式或驱鬼除魔的武艺套路的雏形。
忽然,墙壁上出现了很多人,向着来参观的人群扑过来,吓得李娜、林燕子、程萍、刘媛媛等人惊叫出声。程萍紧紧抓住刘傻子的手,刘傻子安慰大家说:“这是3D的投影,十分逼真,不是真正的古人向我们扑来,不要惊慌。”
画外音:在原始部落时期,像类似于这样的“巫舞”有很多,如“傩舞”“板盾舞”等。在古巴蜀地域除了这种典型的“巫舞”外,还有以“戏”和“舞”相融而生的武术形式,如“跳剑戏”“斗牛戏”“剑器舞”“角抵戏”等。这些带有神巫文化烙印的“戏”和“舞”来自于原始生活,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丰富了峨眉武术源起的内涵。
林正会长、刘傻子、陈丁胜、陈世顺、菊花、荷花、金花、春花、银花等走上了通向第二层的石头梯子。忽然,感觉到身上像背了一个沉重的背包。忽然,播音器发声了:“现在是测试各位先生、女生的意志与实力的时候了。看你们能否承受。”
接着,到了第二层,林正会长只见四周的墙壁在旋转,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画、动画、与摄影照片。画外音:受神巫文化影响,历史上有不少文人方士为修道成仙深居峨眉山。“据方志载:‘战国白猿,动灵子,字衣三’”,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拳术——“峨眉通臂拳”。史料中的“动灵子”就是白猿祖师司徒玄空,司徒玄空不仅创编了通臂拳术还创编“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正是当代“峨眉剑”的雏形。明代抗倭将领唐顺之曾在《峨眉道人拳歌》中谈到,“道人之术,乃山中白猿授,其法变多幻,快如闪电”。“峨眉通臂拳”的创建,不仅对峨眉武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彰显巴蜀武术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
忽然,有人惊呼:“快点躲。”原来,是宝剑对着人刺过来,拳头对着人打过来。有的人吓得闭上了眼睛,后来感觉到什么都没有,是3D影视的立体感显得太逼真了。来参观的人都具有猎奇心理,继续顺着石头塔的石头梯子前进。一边听着播放的声音:魏晋时期,随着释道思想的广为传延,峨眉山成为巴蜀地区众多修行者参禅论道的集中地。道教修行者为祛病延年以求齐天同寿,僧人平时除了参禅打座外,还会舞弄拳脚和器械,他们将道教的养生功与山野狩猎之术相融合,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僧门武术。
这个时候,只见真的人在狩猎,动物在出逃,一条鳄鱼撞到人身上了。刘傻子说:“这塔里有3D立体影星,也配置了一些真的动物,关在铁笼子里,真真假假,叫人不害怕都不行。”石头塔四周的墙壁还在旋转,投影仪投放的是动漫,播放的解说词很是清晰: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僧白云禅师创编了“峨眉临济气功”,即后来被称为《峨眉十二桩功》。可以说《峨眉十二庄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为峨眉武术内修外练、刚柔并济、庄技一体、形神和一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功效。
林正会长说,明末清初是中华武术发展的高峰,也是峨眉武术的成熟发展期。峨眉武术经历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受到唐代武举制、元代选仕制和明清武举制及民间众多武术门派的影响,其承传的技法丰富多元,体系精深复杂。据史志载:“清末,有法师李真内功深厚,剑法精湛,其门人数千,有峨眉剑仙之称”。明代武术家程冲斗撰《耕余剩技》载:“峨眉枪法,如梦如幻,技法巧妙,攻守兼备”。
刘傻子发现,真的僧人出现在面前,演习着峨眉武术。播出的声音,配合这些武术动作。清康熙年间,吴殳的《手臂录》,阐释了峨眉枪法:“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防兼备,破诸武艺”。一个僧人一边表演,一边对刘傻子等人解说:“在峨眉枪法中,有治心、治身、动静、攻守、审势、戒谨、倒手等技法,丰富了峨眉派的武术理论。”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