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等秦大学士退下去之后,贾琮重新思索了一番。
然后贾琮也不得不承认,燕云的变革,是不能照搬下去的。
他这个皇帝,虽然也是从马上得来的。
大夏也已经被打烂了,但是又并没有烂的如此彻底。
并非完全打乱重建,大夏的士绅和世家豪门,势力依然极为强大。
他们依然把持着地方。
因此,想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势必会引起整个华夏的动乱。
到时候,怕是不知会死多少人。
将土地收归国有,还是艰难呢。
而若是引起天下士子共愤,地方官员全都辞官不做的话,贾琮甚至找不出这么多官员来填补这些空缺。
因此,这一条,目前的确无法实施。
不过,倒是可以下一条旨意,普通百姓家,田亩在百亩以下者,禁止出售土地。
如此一来,能够保证百姓土地不被兼并。
要卖田,也惟有那些世家大族卖田的份儿。
并且只要那些世家大族犯了错,便能够借机抄家灭族,将他们的土地回收回来。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走向灭亡,基本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贾琮还是试图从政策上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贾琮又找寇大学士和林如海商谈国事。
接下来的变革,需要三位大学士齐心合力去推动方可。
并且,贾琮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比方说,如何在华夏全面推动新学?
只是建几座学堂?朝廷扶持?
这样极为可能会浮于表面,看上去欣欣向荣,实际上没什么成果。
匠人的地位,素来不高,还在士农工商之下。
商人的地位就已经够低的了,而匠人地位,还在商人之下,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贾琮决定,也学幽州一般,通过新学考试,可以担任一些底层的官职。
同时提升匠人的地位,将其和士农工商并列。
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通过三位大学士去实施的。
同时贾琮还要在大夏全国范围内,推广玉米、地瓜、花生、土豆等新型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农作物,产量极高,并且可以做到两年三熟。
一旦能够在整个大夏全面推广开来,最起码能够养活三万万百姓。
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清朝就是在推广这些新型农作物后,国内人口达到了三万万之多。
到了后期,更是几乎达到四万万的地步。
而在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一直到宋朝,人口才过亿。
到明朝,人口最多达到两亿之多。
如今的华夏新立,因为刚刚经过连番的战乱,人口锐减。
如今也有一亿多人。
而只要将三种新型农作物全面推广之后,人口就能开始爆炸性增长。
当然了,也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才好。
若不加控制,怕是要像阿三一样,人口毫无节制的疯狂增长了。
而如今华夏朝堂,以三位大学士为尊。
其中寇大学士,因为其资历的缘故,受所有人尊重。
林如海次之,但他是皇上岳父,当朝国舅爷,因此威信也也是极高。
秦大学士最次,但他八面玲珑,况且朝中本就有许多前朝旧臣。
而这些旧臣,倒有许多,都依附在秦大学士门下。
因此,秦大学士势力,正在隐隐间增加。
不过,因为贾琮这个开国之君,能够压制三大学士的缘故。
因此,三大学士朋而不党,并且他们或许有政见不合之处。
但是并没有掀起所谓的党争。
而因为变革之故,也让三位大学士,齐心协力。
因此,朝堂之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好吧,基本上开国皇帝,都能做到这一点。
他执政早期,朝中大臣,基本都是贤能的。
至少在前期,基本不会出现大奸臣,因为这段时期,没有大奸臣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半月之后,秦大学士上奏,提出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策略。
这种变革——甚至都说不上是变革。
变革的意思,重在一个变字,就是改变以前的做法。
而目前,华夏刚刚立国,目前的律法等等制度,都遵循旧制。
秦大学士提出的策略,倒可以说是华夏的立国之策。
秦大学士的提议,在朝廷之中,引发轩然大波。
自宋以来,元朝除外,朝廷一向十分优待读书人。
在明朝,只要中举之后,家里三百亩土地,就可以免于纳税。
在夏朝,同样是如此。
而如今,皇上登基之后,秦大学士这个奸贼,却是要一刀斩断朝廷对读书人的拥戴。
而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是读书人——好吧,武将基本并非科举出身。
但是武将也同样免于纳税。
这一次,秦大学士等同于得罪了所有人。
因此,这个奏折一出,秦大学士,便受到疯狂弹劾。
甚至有激进的大臣,恳请皇上诛杀此獠。
甚至就连秦大学士派系的官员,有些都开始抨击起了秦大学士。
而寇大学士和林如海,见状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知道这三项政策,会引起强烈反对,但也没料到,只是在朝堂之上,就会激烈到这般地步。
秦大学士,更是面如死灰。
今日他提出这三项提议,其实就是皇上借他之口,来试探文武百官的。
如今,倒是试探出百官的态度来了。
只是,这反扑,来的未免忒强烈了些。
秦大学士觉得,接下来,皇上为了平息众怒,只怕就要拿自己祭刀了。
这三项提议,也将会搁置不提。
以后税赋政策,依旧会遵循前朝旧例,而自己,只会被当做一件牺牲品罢了。
群臣步步紧逼,强烈要求贾琮治罪秦大学士。
此时,林如海上前一步,便要说话。
而贾琮,则是没给林如海这个机会。
林如海可寇相,自然是知道贾琮心思的。
林如海站出来,便是要为秦大学士解围。
只可惜,林如海,怕也阻挡不住满朝文武的怒火。
“放肆!殿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尔等皆为我华夏忠臣,如今竟如贩夫走卒般吵闹,成何体统?”
“请皇上恕罪!”
贾琮又向闹得最欢的户部尚书问道:“户部尚书,你也曾在前朝为官,朕来问你。”
“前朝的农税,前期和后期相差有多少?是何缘故造成这般情况?”
户部尚书回答道:“启禀皇上,前朝前期农税,约有两千两百万银子,到了后期,大约只有五百余万两。”
“造成这一原因的缘故,是因为士绅不需要纳税,而士绅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导致纳税的土地越来越少。”
户部尚书,真的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隐瞒不了的。
而文武百官,除了少数一些官员之外,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今听到这两个数字之后,也不由暗暗心惊不已。
从两千两百万,直接降到了五百万,这个幅度,实在是太可怕了。
贾琮又冷笑道:“前朝为何灭亡?若要总结起来,大约能总结出十几条缘由出来。”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士绅土地兼并,税收不足,国库空虚所造成的。”
“而税收为何不足,国库为何空虚?都出在士绅不需要纳税这一点上。”
“士绅不纳税,时日一长,国家必亡!朕不信,你们不懂得这个道理。”
“尔等只念着你们一家一户之私利,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倒真是好臣子啊!”
“朕不怕实话告诉你们,这三项策略,其实是朕的主意!”
“朕是开国皇帝,在朕治下,土地兼并不会太严重,朕哪怕不推行这三项政策,同样能够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史书上,也会为朕浓墨重彩,书上一笔。但是,朕就要将这个亡国之患,留给后世子孙。”
“这种事情,想要推广起来,是极难的。若朕不做,后世子孙做起来,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这件事情,便由朕来做好了!”
“朕要为儿孙,留下一个清明的江山!朕,要为我华夏,开万世之太平!”
贾琮慷慨激昂过后,朝堂群臣,不由都是陷入沉默之中。
其实,就在秦大学士上奏的时候,他们何尝猜不到,这其实根本就是皇上的意思?
但是,他们依然假装不知,强烈反对。
为的,就是要让皇上收回成命。
但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刚,竟然果断承认,就是自己要进行变革的。
并且,哪怕遇到再多险阻,也一定会大力推行。
那么,他们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谏言呢?
若继续谏言的话,势必会得罪皇帝。
而得罪一位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殊为不智。
因此,在一番沉默之后,文武百官便做出决定——依然要谏言。
得罪皇帝,固然可怕。
但是不得罪皇帝,他们就要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了啊!
他们将会被天下读书人骂做奸臣,毕竟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年万年,都将仍受人唾骂。
户部尚书,率先跪下说道:“皇上,臣等并非看不到这一点,实在是,这变革,根本做不到啊!”
“我华夏,乃士大夫和皇上共治天下,而皇上此举,要动的是所有士大夫的利益,岂能成功?”
“皇上,历朝历代,并非无人想推动这等变革,但是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
“智慧如王安石,推动变法也并没有成功,反而让天下大乱。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也并非因为私利,同样是为了家国天下!”
“臣等并非为一家一户之私利,乃是为了我华夏江山社稷着想啊,皇上!臣等,请皇上三思!”
“臣等,请皇上三思!”
“臣等,请皇上三思!”
户部尚书,十分大胆,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士大夫与皇上共治天下这番话来。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由汉高祖刘邦提出的,汉朝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十分尊重士大夫。
但这些王朝的统治者只是把士大夫看作政治工具,并没有真正实现“共治”。
直到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空前膨胀,真正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此后,除元朝之外,明朝和大夏,士大夫的地位,虽然有所衰减,但的确处于和皇上共治天下的位置。
但是这番话,皇上说的,大臣却不能说。
户部尚书,也是大着胆子才说出这番话的。
文武百官,都紧张地看向皇上,生恐皇上发怒。
只听贾琮冷笑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朕不信,天下士大夫都如此短视。”
“再者,王安石变法,失败在朝堂之上。朕为宋神宗乎?尔等皆反对新法乎?”
贾琮说完之后,文武百官,再次沉默下来。
皇上若执意要推动这三项政策,群臣是阻拦不住的。
然而,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抵抗。
户部尚书拜道:“皇上,臣真的是一片赤诚,为的是我华夏的江山社稷啊!”
“若皇上仍然一意孤行,臣愿乞骸骨,告老还乡!”
户部尚书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户部尚书,好刚烈!
这是和皇上,彻底撕破脸皮了啊!
乞骸骨,就是要辞职。
这是仅次于死谏的一种抗争了!
而在户部尚书之后,工部尚书也出列说道:“若皇上不收回成命的话,臣请乞骸骨,告老还乡!”
礼部侍郎也跟着出列……
最终,请求乞骸骨的大臣,竟然达到十一人之多。
这已经是一小半的人数了。
若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只怕朝堂运转都要陷入到停滞之中了。
寇大学士,林如海,还有秦大学士,脸色都相当难看。
十一个朝廷大员啊!
自然不可能全部放走,若全部放走的话,朝廷都要瘫痪掉。
但是皇上若是妥协了的话,有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以后将会步步妥协。
甚至他们三个内阁大学士,都会被彻底架空。
这十一位高官的行为,已经近乎逼宫!
此时,贾琮竟然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都乞骸骨是吗?好,朕,准了!”
“除掉官帽,交接完毕,然后,你们就都可以滚了!”
“我华夏刚刚立国,别的可能缺少,但就是不缺少官员!”
“难道你们以为,没有了你们,朝廷就运转不了?我华夏就要亡国了不成?”
“还有没有人要乞骸骨的?有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朕,一并允了!”
贾琮的刚烈,更是吓傻了文武百官。
不是这样子的啊,不可能是这样子的啊。
此时皇上难道不应该出言挽留他们,政策的事情,容后再议的吗?
这十一个人,未必便会齐心,皇上有机会瓦解他们的联盟的啊!
有太多的方法,皇上如何会如此刚烈?如此决绝?
而十一位忠臣,此时也都傻了眼。
他们逼迫皇上的时候,从来都没想过,皇上会真的让他们乞骸骨。
他们虽然说着乞骸骨,但并不是真的想乞骸骨啊!
当今圣上,乃是圣明君王,又是开国之君。
必然会有作为,必然能够开创中元盛世的!
而他们这些老臣,也必将能够流芳于世,甚至也能博得一个如大唐房谋杜断一般的名声。
而现如今,这一切,却是全毁了。
这一刻,这十一位大员,心里无比后悔。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此时,他们却是没有退路可走。
他们只得双手颤抖着,除掉头上的官帽,缓缓放在地上。
然后又跪倒在地,给贾琮谢过恩之后,起身缓缓离开。
那一瞬间,他们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退朝之后,寇大学士、秦大学士还有林如海三人,都没有离开。
他们跟着贾琮,来到御书房。
进了御书房之后,三人同劝贾琮,不可让这十一人都乞骸骨。
贾琮讶然问道:“不知这是为何?他们反对新政,觉得无法胜任,那就让他们离开好了。”
“他们不能胜任,便让能够胜任的人来做好了。”
寇大学士耐着性子说道:“皇上,这十一位大人,都是朝廷肱骨之臣。”
“他们同时离去,六部必定大乱,朝堂必将运转不畅,还望皇上三思。”
“并且,皇上才刚刚登基,就同时让十一位朝廷重臣乞骸骨,传扬出去,对皇上名声有碍啊,还望皇上三思!”
贾琮听了,不由大笑道:“寇师,从来都不是朕逼他们走,而是他们在逼朕啊!”
“朕也是头一次听说,竟然会有十一位重臣逼迫开国皇上的事情发生。”
“朕若退了这一步,以后势必会步步退让!”
“新政不是请客吃饭,却是万万退让不得。”
“至于朝廷会大乱,朕却觉得,决计不会。”
“所谓肱骨之臣,也不过是他们做得多了,熟能生巧罢了。”
“我只问寇师一事,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身边的大臣,往往都是陪伴他一起打江山的旧部下。”
“难道当时之日,就惟有那一地出人才不成?”
“当然并非如此,而只是恰好给了他们施展的平台罢了。”
“由此可见,这朝堂之事,并非离了谁就无法运作的。”
“有三位大学士在,朕从不怕朝堂会乱,六部运转不畅。”
听完贾琮所言之后,三位大学士,也是久久不语。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贾琮说的,其实极有道理。
这十一位重臣,固然位高权重。
然则这十一位老大人,平时还真未必就做许多事情。
朝堂之上,只要不减员半数以上,都不会停摆。
就拿明朝开国时期来说,朱元璋满天下杀贪官,都杀成啥逼样了?
许多官员,甚至都要戴枷锁办公。
那时期的明朝乱了吗?
并没有!
三位大学士,见无法劝阻贾琮,也只好无奈离去。
等他们走后,贾琮又命人将倪二召了过来。
倪二本是市井之人,他没读过书,识不得几个字,也不会带兵打仗。
但是搞情报是一把好手,贾琮击溃清军,最终夺取天下,倪二也立下不小的功劳。
贾琮让倪二成立锦衣卫,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
这是个正三品的官职,但是锦衣卫指挥使,重要的不是品级,而是手中的权利。
锦衣卫可对内监察百官,对外负责收集周边国家的各种情报信息。
并且拥有直接捉拿朝中大臣的权利。
锦衣卫就是皇上手里的一把刀,专门为皇上服务。
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器,用不好,必将成为祸端。
而目前来看,贾琮十分需要锦衣卫这把刀。
倪二做别的事情或许不成,但是干锦衣卫,还真是手拿把掐。
将倪二叫来之后,贾琮便吩咐倪二,让他收集十一位乞骸骨的朝廷大员贪腐等证据。
好吧,这十一人,其实还真没在新朝贪腐过。
毕竟,华夏成立才多少时日?
但是他们在前朝,必定是贪墨过的。
贾琮这实属用今朝的刀,来斩前朝的官员了。
而倪二,别无他话,得到贾琮吩咐之后,直接领命下去。
贾琮已经决定对他们下狠手了。
正如他所说,新政,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般谦恭礼让。
推行新政,是要流血的,绝对退让不得。
但凡有一丝退让,都有可能会导致新政的失败。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从一开始,就亮一亮屠刀,让他们惧怕好了。
且说退朝之后,文武百官,超过九成之人,纷纷赶到十一位乞骸骨的重臣家中集会。
这些官员,无不义愤填膺,为这十一位老大人鸣不平不已。
甚至有人串联,要所有人都集体罢工,让六部彻底瘫痪。
必定要逼迫皇上让步不可。
他们觉得皇上对士大夫极为不尊重,他们必定要让皇上知道士大夫的厉害之处。
而有人提议之后,响者云集。
这里面,便包括梅翰林。
是的,梅翰林作为前朝旧官,如今也在新朝为官。
甚至梅翰林之子,也一并入职翰林院,父子双翰林,成就了一段佳话。
众人都散去之后,回到家中。
梅翰林之子不由问道:“父亲,我们果然要罢工,真的让六部陷入瘫痪吗?这样一来,岂不是将皇上得罪狠了?”
“要知道,我们梅家,本就是得罪了皇上的。”
梅翰林之子和薛宝琴本是有婚约的。
不过等薛宝琴来到京城,准备晚婚的时候,梅翰林家,却是爽约了。
而如今,薛宝琴则是成了皇妃。
薛皇妃,未必不会吹耳边风的。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