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吴甡心里很清楚,当他决定要将他在陕西的所见所闻禀告崇祯,并希望时局有所改善的时候,他的未来很有可能就要止步于此了。
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一次的机会。
吴甡思索了一番,整理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将楚行的一桩桩治理地方的手段,以崇祯能够听明白的话语,一一告诉了崇祯。
大体意思,无外乎就是,如今朝堂上吏治败坏,地方更是败坏到了极限。
如今全国烽烟四起,百姓生活流离失所,但是并非不可救药。
只要按照一定的办法,休养生息,创造就业,耕种土地,大明就能逐渐恢复元气。
听了吴甡的话,崇祯忽然冷笑了起来。
「吴大人,既然你与朕说了这番话,可见你还是忠心的。朕也不瞒你,你说的这些朕已经听说过了,你这些法子,是在平山墩学来的吧?」
吴甡心中一凛,但是却不敢承认,赶忙垂首道:「陛下,这都是臣赈灾途中,自己琢磨出来的!」
「混账!」
崇祯勃然大怒道:「你是朕的臣子,竟然给一个参将打掩护,你真的以为朕是聋子,是瞎子吗?如今在西北,楚行已经是土皇帝了,你以为朕不知道吗?」
「朕以为你作为朕属意的臣子,会如实禀告,没想到,你也给他遮掩,朕的心……」
崇祯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他觉得,若是连吴甡这样的仁人君子都开始隐瞒自己,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已经被朝臣抛弃,成为了真正的独夫了。
吴甡见崇祯已经知晓事情的曲折,但依然不肯承认,「陛下容禀,若是暂且抛开楚行个人所为臣不甚了解之外,平山屯的治灾策略,还是可取的。」
崇祯冷笑道:「你说,怎么个可取法?」
吴甡说道:「陛下,臣想您应该也很清楚,陕西乃是贫瘠之地,楚行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养活数十万众。」
崇祯对此也甚是好奇,「楚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屯田,工商业。」
崇祯越听越糊涂,「他一个将军,你说他屯田,拥兵自重朕信,你说他发展工商业,他拿什么发展工商业?」
见崇祯一脸的疑惑,吴甡心中大抵清楚了,这是有人给崇祯耳朵边儿吹风了。
不过楚行整的太大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民众,这种事情也不可能一直隐瞒的下去。
吴甡思索再三,拜倒:「臣,臣……」
「你我君臣,有什么揶揄的,直接说。」崇祯呵责道。qs
吴甡一咬牙,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往外多说了一些,「陛下,楚行之前就是一个山贼之后,其祖父乃是安塞县令,也是因为功劳而赏赐的,其实本人在西北并无什么根基,他之所以在西北发展的那么快,靠得便是工商业,如今楚行治下,有畜牧业、纺织业、肥皂厂、皮革厂、铁器厂各类大小作坊、工厂上百家,仅此一项政策,便活民数万,如此算下来,便有数十万人有了生计。」
崇祯冷笑道:「此子倒是会钻营,不过也是些奇Yin技巧罢了。」
吴甡继续道:「陛下,恕臣直言,满朝的大人们,虽然张嘴闭嘴都是仁义道德,可是却养不活一个百姓,楚行所行,虽是奇Yin技巧,却活民无数,而且楚行为了百姓的生活,曾数次巡游,了解民生,惩治贪官。」
崇祯这次并没有愤怒。
反而有一种荒唐可笑的感觉。
因为这件事情,在崇祯看来,这件事情有些太滑稽了。
他甚至不知道后世的史官该怎么评价自己。
满朝的贪官,如同野草一般,割了一波,还有下一波。
每次朝会,谈起官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就算是抽签,大家都会讨论一番,是否公平。
但是说起,哪里百姓吃不上饭,哪里打了败仗,咱们君臣该怎么办,朝廷立刻死气沉沉,鸦雀无声。
而自己作为君主,明明知道很多臣子贪腐无度,家中的园子里藏着数不尽的金银,自己却拿他没有办法,因为少了这个贪腐的官员,可能真的没有办法办事。
最关键的是,崇祯发现了一个非常无解的问题。
那就是某个官员,在任上贪污,已经形成了体系,自己打击了这一批,新来的官员,会重新组建新的体系,会让百姓重新受到二次伤害,甚至比之前更甚。
也就是说,他即便是打击贪官也是没有意义的。
崇祯甚至想哭。
是的,他真的想哭。
自己愁的一宿宿的睡不着觉,整天想着怎么治理国家。
可是国家一日比一日崩坏,全国的行省,就没有一个不发声叛乱的。
而自己派出去的大臣,有一个赛一个,只能勉力维持局势,想要解决困局,那是一点招数都没有。
崇祯早就发现了楚行的问题了。
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直接派人攻打楚行?
要知道,楚行不造反还好,楚行真的反了,那西北才是真的翻了天了。
毕竟根据崇祯掌握的情报,楚行掌控者数十万的百姓,数万的精锐步骑。
自己派人去围剿楚行,打输了,西北乱成一锅粥,甚至西北转眼之间就会易主。
而打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楚行构建起来的体系,如果没有楚行的运转,就会瞬间崩塌,也就意味着,崇祯的手头会瞬间多将近百万之中的流民。
这才是崇祯明明知道,楚行有反心,却一直没对他下手的原因。
当然,对此崇祯也甚是愤慨。
连自己最为信得过的吴甡,都开始替楚行遮掩,自己做的这是什么皇帝哦!
满朝文武竟然替一个「反贼」遮掩,想尽一切办法来欺骗自己。
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如今朝中关于楚行的议论并不多,朕也信不过那些通风报信之人,你是朕的忠臣,你千里迢迢赶回来,不避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将平山墩的模式说给朕听,是抱了必死的信念,朕心里很是感激,你且说说,楚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吴甡心里暗道,陛下啊,陛下,若是论治国,您可能真的不如楚行一个年轻人啊。
但是他可不可能跟崇祯这么直白的说这话。
吴甡思索了一番之后说道:「楚行所行,乃是效仿其父,拱卫河套,防范草原民族,其实以臣来看,其未必有反意。」
崇祯奇怪的看向吴甡道:「哦?」
吴甡赶忙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楚行虽然手下号称有几十万众,但是却多是收拢游牧民族,对外开拓,从未有对内侵犯之意,就连陕西的土地,也是经过洪大人亦或是陈大人的命令,才肯行动。」
崇祯有些恼火。
这话说的太过分了。
什么叫做不肯夺取陕西的土地,只愿意去对外开拓?
你莫非不知道,什么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见崇祯不搭话,吴甡继续说道:「楚行之所以这么做,根据臣的调查,乃是继承了其父亲楚天霸之遗志,对抗异族入侵,而根据臣掌握的情况,楚行自从入驻平山墩之后,曾败卜失兔汗、俄木布汗,林丹汗,黄台吉,多尔衮等众多人物,大小数十战,活我华夏儿女无数。」
「而对内,楚行却是以抚为主,从未主动对外发动过战
事,其治下之民虽众,却大多数是流寇见其治下生活富足,主动投奔而来。而且这个数目,极其庞大,怕是有不下二十万之众。」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啊!」崇祯叹息一声,旋即骂道:「若是满朝文武,不那么废物,又会让楚行走到今天。」
崇祯是不相信楚行是继承其父遗志之类的鬼话的,在崇祯看来,楚行就是要谋反。
吴甡赶忙颔首,不敢再多说了。
其实崇祯听了这么多,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其实大体上,已经了解了这个叫做楚行的年轻人。
这个小家伙年纪并不大,如今顶多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
但是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已经坐下了无数大事,只是这些大事,前期被有人冒领,后期被他自己隐藏了。
虽然说,楚行这小子有反心,但是崇祯也不得不感慨,他确实为了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首先说,高迎祥安塞起义数次败走,都是这小子做的,但是功劳都被文官捞走了,他自己毛都没有捞到。
后面,楚行的战功,更是数不数胜数。
崇祯现在看来,从杨鹤到洪承畴,数次战场大战,都有楚行的影子,肯定不会是他们所写的奏疏中那般,只是负责押运粮草,提供武器。
而对外作战,则是崇祯最为欣赏的地方。
若是楚行真的愿意为大明做事,崇祯甚至愿意为他让步。
因为在崇祯看来,眼下时局,敢跟异族征战的将军越来越少了。
但是,崇祯对于楚行的好感也仅限于此了。
因为楚行除了优点之外,全都是缺点。首先楚行因为父亲被朝廷害死,所以他痛恨朝廷,但却因为自己早些年在民间的遭遇,对百姓呵护有加。
这也许是楚行治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
而真正让崇祯感觉恐怖的,也正是楚行可以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
因为高迎祥也好,张献忠也罢,这些反贼虽然折腾的很热闹,但是人心思定,百姓但凡是有点条件的,都不愿意跟着他们走。
可是楚行不一样,就连吴甡都说,有数不尽的百姓自己愿意去投奔。
若是给他充足的条件和机会,他是不是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击败自己这个皇帝呢?
对啊,追随楚行能过好日子,百姓肯定愿意追随他啊!
崇祯感慨,这么好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杨鹤、洪承畴暗中阻挠,早一点让自己认识他,朕肯定重用他,到时候如何会让他产生反意?
崇祯又问道:「世家和士子追随楚行的多吗?」
这话可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吴甡想告诉他,山西、陕西、河南大量的世家子弟追随楚行,连卢象升的弟弟都跟着人家混。
但是这话如果说出去,明天自己就没有了。
所以吴甡思索了一番之后,总结语言说道:「世家大族投奔楚行的有一些,但是多属于旁系,乃是世家首鼠两端的老套路罢了。倒是寒门子弟,因为先前蒙古入中原劫掠,导致他们无家可归,为楚行所救之后,便选择投靠了楚行,这些人占比非常高。楚行乃是一山贼出身,对于读书人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听说他手下有个叫做牛金星的谋士,乃是被剥夺了功名的举人。」
「一个被剥夺了功名的举人,也能做谋士吗?」崇祯好奇道。
吴甡叹息一声道:「莫说被剥夺了功名的举人,便是昔日的江洋大盗,一日被招安,也踏实的做了顺民,以臣亲眼所见,无数昔日里领兵造反的流贼首领,放下手里的刀枪之后,便在平山墩做出一番事业来。」
「朕修身养德,身边儿的臣子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才,为
何却做不成一件事,」崇祯对此颇为不解,「为何楚行手下都是一些出身卑贱之人,反而能够走到今天这般样子呢。」
吴甡回答道:「楚行用人,赏罚分明,即便是叔父,犯了错误,也要责罚。而且在楚行手下为官,要受百姓监督,若是哪个官员做事,被百姓举报,查证之后,轻则发配,重则杀头。」
崇祯听完之后,眉头皱的更加厉害了。
若是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谁比得过他啊!
他每年杀死的文武大员,每年赏赐的文武大员不知道有多少。
为何我大明的局势不见丝毫的好转呢?
崇祯实在是不明白,自己一宿宿的睡不着觉,一天天的吃不上可口的饭菜,每日想的都是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驱逐那些蛮族,如何击败流贼,如何管理管理手下的臣子。
甚至他连自己家的祖宗们积攒下的内帑也都花了出去。
但是为何时局一点都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崩坏了呢?
崇祯越想越想不明白,他先前觉得,满朝文武都是废物,所以导致时局崩坏成这个样子。
但是今日,连吴甡都想隐瞒信息,不将平山墩楚行的具体信息告诉自己,可见他是担心自己坏了西北的局面。
所以崇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许大明的悲剧,并不是完全在别人身上,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也要承担很重的责任。
忽然间,崇祯意兴阑珊起来,「爱卿,您先下去歇息吧。」
吴甡看了一眼情绪低沉的崇祯,也不知道说啥了。他本意是将楚行的治国策略告诉崇祯的,怎么最后策略没有采纳,反而变成了眼下这个样子呢?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