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才是首相!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才是首相!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另一边,眼看王曾在一旁侃侃而谈,丁谓心中不由暗生恼怒。

    我才是首相!

    你王孝先是什么身份?

    集贤相罢了!

    大家虽然都是宰相,但宰相与宰相,也是有个三六九等的。

    论理,应该先由自己发言才对!

    王曾贸然越过他,直接发表观点,已然打破了某种规则。

    ‘哼!,

    ‘待本相办成了裁军之事,定要让人参你几本!,

    丁谓从来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尤其是针对下位者,如果不是场合不太合适,他定要好好和王曾对对线。

    「王相之言,确是老成持国之策!」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官学讲学久废,先帝曾诏,许文武‘升朝官,嫡亲赴国学取解额。」

    「此乃仁政,善政也。」

    「然,官吏推行之时,或有失当,以至于国子生只知取解额,而不知入学听读。」

    「臣以为,国子生取解额,当与听讲时间勾连。」

    「若不如此,纵使大兴学舍,亦无法改变废弛之态。」

    「丁相所言,亦是理在其中。」

    李杰点了点头,而后目光从诸位大臣的身上一一扫过。

    「兴学,乃是国政之先要,非一时可辨明。」

    「诏,以一月为限,诸卿各选其材,上言之。」

    「一月后,朕与大娘娘亲御垂拱殿,于诸卿共议之!」

    兴学,是李杰刻意抛出的诱饵之一。

    此乃国家大事,区区一场廷议,必然是无法敲定的。

    别说是一场廷议,便是十次廷议,怕是也搞不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兴学之事涉及科举,而科举又是取士的重要途径。

    涉及天下万千学子,谁敢草草定之?

    万一定下了,然后过程中出了岔子,承担骂名的肯定不是会天子,而是现在的执政团队。

    因为,天子是不会犯错的。

    一如丁谓刚刚发表的言论,真宗鉴于太学废弛,于是便将国子监和解额联系到了一起。

    国子生可免发解试,直接参加贡举。

    此举,大大提高了国子监的地位,但宋真宗制定此策的时候,又没有规定解额怎么取。

    是考试?

    还是根据日常的表现?

    都没有。

    连国子生要不要去入学听课,都没有规定。

    如此一来,国子监的解额慢慢就成了关系户的囊中之物,久而久之,国子监的名声也就跟着臭了。

    就跟那广文馆一模一样,成了权贵子弟的镀金之地。

    这一次,丁谓丝毫没有给王曾插嘴的机会,李杰的话音刚落,他就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高呼道。

    「陛下圣明!」

    看到这一幕,王曾不由暗自摇头,心中的鄙夷又多了几分。

    不过,鄙夷归鄙夷,该表示,还是要表示的,丁谓刚说完,他也跟着站了起来。

    「陛下圣明!」

    在众人的马屁声中,李杰和刘娥先后离开了承明殿。….

    等到他们走后,在场的朝政也相继散场,开会归开会,但当天的政务,也得处理。

    ……

    ……

    ……

    午后。

    宝慈殿。

    吃过午食后,刘娥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

    「六哥早有胸有成竹,为何不在承明殿上,直抒胸臆?」

    如今,两人的关系远甚往昔,很多事情,李杰都没有刻意隐瞒刘娥。

    关于兴学之议,李杰和刘娥已经不止一次讨论过,而且他还给出了具体的办法。

    学校必须于科举取士相结合!

    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后世高考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古时的科举,两者皆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重大际遇。

    北宋现在的情况是,科举和学校几乎没什么关系,在不在学校上学,根本就不影响参加考试。

    参加科举的学子中,自学,家学,族学,外出游学、求学的比例,反而更高一些。

    这种现状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或者,不利于人才选拔。

    取材的标准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德才兼备,毫无疑问,科举是能够筛选出有才的人。

    但德行这东西,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考察。

    而学校,便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地点。

    故此,李杰在和刘娥讨论兴学之时,提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学子必须要在官学就读。

    凡是参加发解试(类似于乡试)的生员,必须在官学听学满三百天。

    这是最低标准!

    不足者,一应不许参加发解试。

    当然,这一条只是针对首次参加发解试的生员。

    宋朝时的科举制度和明清时期有所不同,比如,宋朝是没有县试、府试、院试的,地方州府只有发解试。

    既然没有县试、府试、院试,自然也没有‘秀才,的功名,同时,宋代也没有‘举人,的功名。

    明清时期,考中举人,即便省试不中,依然能越过小三试,直接参加省试。

    但宋代却不行,宋代的‘举人,是一次性的,倘若礼部贡举不中,下一次科考仍然要继续参加发解试。

    当然,宋代也是有免解名额的,即免于参加发解试,直接参加礼部贡举。

    不过,具体哪类生员能够免解,并没有形成定例。

    或是‘应三举(贡举)以上者,,或是‘遇到郊祀、明堂等大礼时节,天子特颁恩赐,,或是‘曾经参加过殿试的,,或是‘于国有功的,。

    (ps:另外还有一个小知识点,宋初时期,哪怕是参加殿试,也有可能不中第的,每次少则罢黜四五人,多则数十人。

    直到嘉佑二年(1057),殿试不罢黜的才形成定例,即一旦省试过了,必中进士。

    此策,直至后世,永为定例)

    确定了凡解试必须听学满三百天后,李杰又将后世学校的一**宝给搬了过来。

    日常考试!

    旬考,月考,年考,统统都要归入新的教学政策中。

    并且,旬考、月考、年考的成绩全都要记录在桉,方便考证。

    另外,根据考试成绩,官学也会给学子发放部分奖励,如排名靠前者,官学会月给癝米六斗。

    此策既为补贴生员日常开销,同时也是彰显其名。

    这一点是参考明清时期的癝生制。

    反正也没人向李杰收取版权费,这种惠(收)及(买)万千学子的好政策,李杰自然毫不客气的拿来用了。.

    放羊小星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 w w..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最新网址:www.xqishuta.net

新书推荐: 我们可没有谈恋爱! 陆总,夫人竟是你死去的白月光 一秒一点力量,我直接速通玄幻! 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 穿成土匪搞基建 怦冉心动 无能之战 平平无奇换攻文 假千金一撒娇,顾总冷脸挖墙脚 一把杀猪刀,砍翻万界很合理吧?